点亮童心 传播爱心

2020-10-26 02:28蔡吉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蔡吉华

摘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深知一个班的班风也影响着教学质量,而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用真诚和学生建立基于理解的互信,让沟通为师生架起了尊重与理解的桥梁,这样才能够点亮童心。于是我从共情沟通,点亮童心;尊重理解,燃放信心;协同鼓励,传播爱心这三方面进行教育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共情沟通 尊重理解;协同鼓励;点亮传播

教育界一句俗话:“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我从教二十余年,一直从事班主任的工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深知一个班的班风也影响着教学质量,而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用真诚和学生建立基于理解的互信,让沟通为师生架起了尊重与理解的桥梁,这样才能够点亮童心,启迪心扉。

一、共情沟通,点亮童心

罗杰斯曾这么定义:"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他认为,只有以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以他人的视角来认知和理解世界,并为之产生情感的波动,即形成了共情。 也就是说真正关心一个人,不能只是了解他的外表,而是要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与他产生共鸣。

沟通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引发孩子情感的共鸣,从而亲近老师,敞开心扉。在班级管理中,我一直探索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怎样才能把握好沟通的时机与技巧呢?

有一年我在接手新班级时,班中一位同学张寅引起了我的注意,常独自呆在一个角落,有时同学们想跟他玩,他都极力避开,但若同学不小心弄到他便拳脚相加,我还了解到以往老师和同学们对他评价是“孤僻、寡言、不合群,暴力倾向”,我想形成这些必定有原因,于是对他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细致的了解,并得知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由父亲抚养,“自幼缺失母爱”我心头一颤,不由思付:孩子心里期盼着什么呢?该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一改以往谈话方式,下课孩子在哪呆我便默默地陪着他,偶尔拉下话常,起初孩子很抵触,我不厌其烦以母亲的角色关心他,慢慢地小寅不再排斥我,不间时有了回应,有一天我发现他自己用细铁线把坏了鞋子绕补,便暗暗记下鞋子码数,立即买了双新鞋子给他,当孩子穿上合脚的鞋子时,他的泪珠在眼里打滚,却在极力忍住,这时我才醒悟到:不管怎样的爱都无法取代母爱,这也是孩子的心结。于是我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孩子妈妈的电话,大出意外的是孩子却死活不肯接电话,此时孩子已经愿意说出原由了:“妈妈不要他!”原来孩子自小给灌输不正确思想,再加上各种因素,妈妈确实自离开后从未见过孩子,我又竭力做通孩子父亲思想,促成母子见面。自此以后,孩子变了,脸上有笑颜了,课间和同学打成一片,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参加县数学竞赛获得了二等奖。小学毕业前,小寅满怀喜悦告诉我,这个暑假妈妈将陪他一起过。看着孩子阳光般的笑容,深深地感悟到:共情沟通,获取孩子的信任,消融抵触,点亮童心。

二、尊重理解,燃放信心

陶行知认为,尊重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基础,没有尊重和理解,教育的成功便无从谈起。师生之间,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班主任不但要对班级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以教训、命令式的口吻教育孩子,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聆听孩子的心声,燃放自信心。有一次班里的小林与同学发生争执打架,我便对两位同学严厉批评,这时小林情绪很激动,大声吼叫哭着,看到此情形,我想如果继续批评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先冷静下来,对小林的哭表示同情和理解,缓解孩子的激动情绪,鼓励孩子在老师面前为自己解释、辩护、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小林惊愕了,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当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便道出心中的委屈:不是他先动手打人。“你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现在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认识到打架是错误的,其实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解决矛盾。在尊重孩子个性化特征的同时,为其自由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孩子在情感上感知到理解和尊重,才能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亲其师,信其道。”敢于对老师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

三、协同鼓励,传播爱心

“协同教育”是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系统协同教育孩子。家庭、教师、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师与父母的激励同为重要,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只有对孩子的进步和成长给予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培养其面对困境的勇气。

小辉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在家里不爱说话,在学校他表现不合群、孤僻。对于小辉这种情况,我試图通过真诚的关爱去走进他的心理,用激励去增强他的自信心。在班里,我特地安排了一位性格开朗的同学和他同桌,同学之间传播爱心,让同学的关心和信任去感染他,为其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在学校里感受到快乐,与此同时,我和小辉的母亲一直保持联系,关注着他在家里的表现,和小辉妈妈一起探讨教育方式,及时发现闪光点,小辉一有进步,家长与老师就表扬他,鼓励他。以激励为主,引导为辅,逐渐地,小辉变得开朗起来了。花儿是慢慢绽放的,我们的孩子也是慢慢长大的。家校协同,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助力孩子发展,用爱心和关怀来陪伴孩子,静待花开。

教育就是传播爱的种子,用这颗种子去点亮童心,再用沟通、尊重、理解、激励施施肥,定能收获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让阳光一直围绕着你 》 周静 《考试周刊》2012

《爱、信任、成就——做班主任的一点思考》刘巧《教育教学论坛》2010

《人民法官应与人民群众“共情”》《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