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兰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 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视听同步,甚至模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将浩瀚繁杂的历史知识一目了然地系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内容枯燥繁杂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程的一大特点,如何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并有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即使学生参与活动也是很勉强的。而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2.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想象力
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穿越时空隧道,在浩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穿梭自如,融会贯通。
3.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信息的丰富资源,不仅提供大量的资料,同时也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能让中学生在知识的归纳比较中进一步探究,创造性的提出新的观点和结论。
三、信息技术在历史高效课堂中的原则 ;
1.輔助性愿则
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违背了国情。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2.适宜原则
适宜就是合适和相宜。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所谓相宜,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切入点。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总之,是因需而用。
3.适度与实效原则
适度即程度适当,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宜的问题。实效即实际的效果,我们设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就会出现偏差。
四、信息技术在历史高效课堂中的要求
1.贯通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中的文本教案相比较不是简单化了,而是更加复杂化了。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 “程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必须贯通教学设计的思想,以避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黑板搬家”、 脱离课标、偏离考点等错误认识。
2.科学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重点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是涉及师生的活动过程。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方法等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综合考虑系统的各个因素。;
3.依据学科特点,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形式
信息技术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也不同。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就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目前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可行。这就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实现具体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挖掘本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特点,探究本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本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目前的大部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都是一种模式:演示、讲解。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更多的要注重操作和互动,依据具体学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五、信息技术在历史高效课堂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的要求
1.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特别历史这种叙述性比较强的学科,问题更加突出。
2.合理设计,避免肥胖型
肥胖型课件有二种类型。(1)老师认为做课件,就是要音像资料多,那样才生动,才能吸引学生。于是,大量搜索图片、历史录像等,不管跟教材联系程度大小,也不管对重、难点的突破有无帮助,没有经过加工直接用到课堂上,结果可想而知,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录像室,教师成了放映员。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得眉开眼笑,老师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这种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2)有的认为课件越长越有份量,于是长篇史料、长段答案,以至于老师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一一做进去,使课件显得冗长、僵化,学生看得很疲劳,听得很被动。可见无论是单一课件的制做,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清晰,而不是繁琐,每一个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当主动认识、积极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乐于创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正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原则,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只要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仅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