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探索

2020-10-26 06:58侯瑞明李银英胡昊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河北文化遗产传统

侯瑞明 李银英 胡昊

摘 要: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是文化强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需求,本文从政府政策、地方文化发掘和与科技融合角度出发对河北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燕赵文化;传承途径

基金项目:河北传媒学院2019年度第十一届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视域下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审视与传播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T201914)。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文化及民俗文化类型多样,民间成规模的艺术品种类包括陶瓷、编织、刺绣等二十余种,有着很强的文化资源优势。河北省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密集的人流使其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播条件和消费群体。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传承发扬地方文化、服务发展地方经济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1 传承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传承河北地方传统文化是河北省响应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实践。自古河北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传承、发扬河北地方文化是河北省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河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一(1);燕赵文化是河北悠久文化的精神精髓,河北省民间文化及艺术类型丰富,从书法碑帖到民间绘画,从曲阳石雕到易水古砚,包含绝大多数的文艺种类。保护和传承这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正是河北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转变的必经之途。

2)傳承河北地方传统文化是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河北地区古今文明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长于民间,深入人心。河北梆子、吴桥杂技和蔚县剪纸等都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将燕赵文化的思想精髓流传给当地百姓,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些河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河北传统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

2 河北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1)政府政策营造地方文化传承氛围。(1)文化传承本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随着时代变迁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现代传承开始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有意识地创造记忆的时代”。(2)电视上弘扬民族文化的公益广告、淘宝网络故宫文创的热卖、大街上身穿汉服的青年,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在我国上至政府,下至社会各界,甚至是个人都自发且有目的的开始了针对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记录和传承行为。当今社会,文化自身不仅需要内在动力传承,也要接受外力的影响,其中政府力量尤为重要。

在河北各地,各级政府的主动作为和科学作为对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当充分引导、刺激和统筹河北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省政府应从各地区梳理并整合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准确定位省域和市县文化核心特色,打造省市县级重点传统文化产品及文创产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同时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也是维系河北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环节。 其次,省内各级政府宣传部门应当集结人才针对河北传统文化精神组织在文学、文艺、工艺品等方面的创作与展演活动,注重开发和宣传能够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树立良好的河北文化形象,营造适宜的传统文化氛围,加大对外文化宣传的力度,更新拓宽燕赵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渠道。最后,相关财政部门应当保证恰当有效的财政扶持,为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供保证,为研究河北传统文化的学术单位机构、传承工艺的民营企业提供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和传承人等,做好各级地方文化传承的坚强后盾,维护良好的传统文艺传承氛围。

2)着力地方文化发掘拓宽文化传承领域。河北省作为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史艺资源丰富,民间传统艺术和手工艺都极具特色和艺术价值,为了能够更好让它们的在新时代留存并传承下去,深度的发掘和开发势在必行。

首先,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结合,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娱体验。鼓励以民间艺术团体、社团、协会等形式让群众自发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发展,打造各县市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举办针对社会各界的河北传统文化特色的创意赛事及成果展览,促进群众对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其进行应用性转化;通过对河北各地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提炼升华,形成可视化符号系统融入地方城市建筑,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建设中,打造具有河北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文明环境。其次,将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成果与本省各层次教育工作结合,为文化传承提供土壤。分层次在各层次教学工作中开展河北传统文化类教学工作,逐渐形成适合各个阶段年龄层学生的精品传统文化类课程体系;在各层次教学单位开展各学科领域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从人类学、艺术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角度分层次进行在文化资源开发、教学教法、传统文化转化等方向的深度研究和探索。最后,将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燕赵文化,结合自身优势从百姓的吃、穿、住、用、行多个角度打造河北各地特色文化品牌,深度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注重包装及产品周边服务、多渠道宣传地方特色品牌,注重形成产业链,让传统文化赋能河北地方经济发展。

3)融合科技丰富地方文化传承媒介。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与同时代的科技水平和传播媒介息息相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承河北地方传统文化需要全面利用传播资源和渠道。借助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过整合媒介内容、形态、渠道和传播方式、运营模式等将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从而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首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传统的媒体形式传承河北地方文化。大众可以通过这些媒体阅读有关地方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章,收听和收看此类广播电视节目,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它们的内容采编和制播机制成熟,能够为内容的文艺水平提供保证,传播效果好。例如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就吸引了全国各大顶尖院校参与,为年轻一代学子树立了榜样,起到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作用。其次,利用新兴媒体形式助力河北地方文化传承。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为河北地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提供平台,例如创办文化类网站、利用网络视频和广播播放相关文艺作品等;利用聚合媒体为受众提供河北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入口,如在各大新闻客户端文化版块建立河北分区;社交媒体也是推广地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可以建立专门的微博门户以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大众推送相关内容。

3 结语

新媒体时代社会经济、科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河北地方传统文化身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北各级政府当积极出台政策营造出良好的地方文化传承氛围,深入发掘地方文化拓宽文化传承的领域,同时借助新兴技术丰富地方文化传承媒介。打造文化强省,传承河北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继坤.河北省文化软实力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5.

[2][日]岩本通弥.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文化遗产,2010.4.

作者简介

侯瑞明,女,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李银英,女,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技术。

胡昊,女,河北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河北文化遗产传统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