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2020-10-26 06:58裴斐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裴斐

摘 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生硬的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它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的动态效果,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必须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成为新时期的亮点,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的应用,逐步变成了新时期必不可缺的教学手段之一。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更是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必要手段。

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

1.1 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打破原有思维的限制,通过转化思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往往是利用黑板进行知识的讲解,在教学概念性知识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取得的效果却依旧不尽人意。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弥补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原本繁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得更加直观、简单,并将其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全方位的发散,那么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自然也会更加轻松。

1.2 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此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当遇到难以理解、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会自主思考、分析,而是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或是等待教师公布答案。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样的模式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长时间处于这种模式下,学生就会过于依赖教师,从而产生一种惰性心理,不论是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还是成长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1]。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加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综合性,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再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2]。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这样的动画片段:小红一整天的作息时间,其中时间是借助时间呈现出来的。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对“时、分、秒”形成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时、分、秒”的含义,以此深化学生的理解。为了检验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个可控制的“动态”时钟,其中包括“时针、分针、指针”。随后,教师控制指针,将时针暂停在某个时间,同时引导学生试着说出时针代表的时间。在开始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较长的思考时间,当学生进一步熟悉时钟时,就可以适当缩减思考时间。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必定会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2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演示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其中有部分知识过于繁杂、抽象,如果教师仅通过口头阐述的方式进行讲解,那么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演示,将原本生硬、繁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快的理解概念性知识,进而掌握繁杂的数学定理。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当教师讲解到位置的方向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呈现。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张位置图,在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银行、医院以及服装店等场所,借助各个场所的位置,让学生对位置的概念形成一定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为学生展示课堂制作的3D动画,在动画中有几个人,旁边标注着对应人的名字,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改变这些人的位置,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位置的概念。随后,给学生讲解何为方向。首先,让学生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仍然采用3D动画辅助教学。首先,在动画中有一个人,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想让这个人往哪走呀!”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方向,并将其演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方向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透彻。

2.3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在此形势下,各个教育领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微课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微课,主要是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教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此,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微课式”的总结[3]。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想要复习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复习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例如:在教学完“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此之前,教师先准备好相应的微视频,其中包含三个模块,即概念、易错以及实践。第一个模块是通过实例解释概念,以此加深学生对本章节概念性知识的记忆;第二个模块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以此深化学生的理解,有效的避免学生出现上述错误;第三个模块则是根据本章节内容设置的题目,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视频中不应当附上题目的答案,而是在下堂课进行细致讲解。通过微课教学的开展,不但能够巩固学生以掌握的知识,还能够及时突破未掌握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切实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对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技术演示以及开展微课教学,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课堂,让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林.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9,000(003):166.

[2]林彩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练习课程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7):28-29.

[3]王娜,贺录菊,朱权力,等.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C].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2017.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