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时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在大学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更好的落实生涯行动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系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生活、职业等方面规划的指导性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时期的发展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挖掘未被开发的自己。
1)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区别于高中繁重而又单一的题海生活,它新鲜却又繁琐,离开父母手把手的安排后,好多学生就不知道要怎么去安排及平衡自己的大学生活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讲授时间管理矩阵、28法则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学着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其自我管理技能,学着处理课业、社团、班级活动、学科竞赛、兼职等事务,帮助学生学着慢慢走向独立。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刚刚脱离父母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学生意义重大,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入新的角色,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2)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时期的发展方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大学之前的目标明确且直接,都是围绕着考上大学展开的,进入大学后目标缺失成了常态。大学生普遍存在散漫和迷茫的现象,体现在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清晰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更早地明确方向、更好的落实行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对学生而言,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一步认知的过程。
3)帮助大学生深入认知自己。大学生涯是一个逐步提升学生独立思维、自我管理能力的阶段,是逐步建立起对今后生活方向、职业认知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掌握探寻自身的方法,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倾向等方面去系统的认识和探索自己,通过认知和了解自身之后,进行合理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做出职前准备。
4)帮助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升能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看重大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而且对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抗压能力等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样看重,这些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对于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大学时期是职业生涯的准备期,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使得大学生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基于职业目标的确定,大学生也能在大学期间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实施效果的跟踪。国内高校基本是在大一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能够按照老师要求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好职业目标,制定大学四年的计划。但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去完成该课程,课程结课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不会去考虑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如何,也较少去调整或完善生涯计划。显而易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跟踪调查。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少连贯性,有一部分大学生临近毕业阶段都还无法做到清楚的自我认知,比如自己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类型的工作,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显而易见,学生这种迷茫的状态不利于其就业选择和职业的发展。
2)重理论而轻实践。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职业生涯课程设置上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对学生的生涯实践要求相对比较欠缺。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常用的生涯实践环节,但仅仅通过这种间接经验的方式让大学生去了解职业世界,对学生的职业的认知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学生从整体上缺乏对职业世界外部因素的直观认识,导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缺少客观性和适用性。
3)缺乏足够的引导。一般来说,职业选择应是遵循人岗匹配原则让学生按照个人特质去匹配职业。但是当前大学生在择業选择的时候往往还是容易受到传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而不是遵循个人的属性做出选择。多元化就业市场提供了多样的职业选择,拘泥于传统的职业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对策
1)多样化课程形式。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认清自己更需要了解职业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做出符合自身的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将职场实践情况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向学生普及更多的职业世界情况,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了解自身将面临的社会岗位情况,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早规划早执行的意识,让学生能有目标的度过大学四年生活。学校在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可以丰富课程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可以利用学院平台,积极邀请学校优秀校友走进课堂或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以讲座或者报告的形式向学生分享生涯经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场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教学过程的监控;多管齐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全过程、多方面的积极指导作用。
2)教学素材不断更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材料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授课教师应该实时关注该课程的发展情况,积极查阅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积累教学资源和信息。同时,还应当注重收集本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数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授课质量及教学效果。
3)重视引导学生课堂外的生涯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应该只重视理论教学部分,也应该关注课堂之外的生涯实践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2019年麦可思研究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生半年内的离职率达到了33%,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是导致高离职率的因素之一。教师应该重视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外或者在假期时间自己去了解职业世界,最好还能够找机会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实践,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对职业世界有直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找出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最后采取行动消除差距。还能够客观的去审视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可以及时的去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通过这一系列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大学生能够确立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生涯规划。
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学校可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多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技能,并鼓励老师积极走出去,多与同类学校的相关教研室交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还可以积极鼓励老师假期下企业实习以此深入了解企业用人情况,帮助老师更为清晰的了解就业形式、职业环境概况等。
5)树立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旧职业不断更替出现了各种新兴的职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理念,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和探索,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
4 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大学阶段是个人自身认知和未来规划的黄金时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教育的也不仅有学生职业方面的发展,还有学生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健康、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我们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真思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吕玉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91-94.
[2]胡小勇,李忠梅.探索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6(34):111.
[3]马光波.浅析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能力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00.
[4]李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5):62-64.
作者简介
柯鑫鑫(1985-),女,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