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运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这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理想教育、创设情境、适时评价和改进教法来实现。
一、进行理想教育是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水平,在这个阶段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异的现象或对象所吸引,而对它产生直接的兴趣,但这个阶段的兴趣常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随省随来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兴趣会向专一,深入的方向发展,即对某一客体产生了特殊爱好,他已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他是兴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教师应经常不断地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兴趣之芽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天大树。
二、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方法
兴趣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激发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有关物理内容的教学时,提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现象,但并非把所有问题都讲细讲到,亦即造成悬念,启发引导,让学生思索回味,前后贯通,探索作答。例如:医用针筒是学生所常用或常见的东西,教师在学生不注意时把针筒套的小孔用橡皮封住或用手指堵住,让学生来拉针筒活塞,用了很大力气却拉不动,学生对此一定会感到很奇怪。由此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便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这类活动中,应注意老师提出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是相接近的,才最具有动员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深浅得当,难以适度,要求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传授某些新知识,且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时评价是动力
赞扬正确行为,批评错误行为,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动力。赫洛克的实验说明了评价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从其实验结果看,表扬比批评更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但适当的批评能提高注意水平。而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及时的评价,不给予关心,则不利提高学习的的动力。当然,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而有针对性采用。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批评可能比较有效;而对常受批评的学生应多鼓励,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更多提出要求。
四、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
物理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法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无味的东西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不断更新变化,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增加小实验。在学习阻尼震动中,鉴于本节已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简谐运动的能量上,学生头脑满是弹簧振子与单摆的模型,已处于疲劳状态。虽阻尼振动非重点,但它是简谐运动的辅助,因为为避免空洞介绍阻尼振动,演示一趣味性很强的实验:道具仍为单摆,再请一女生,使之靠墙而立,便摆球偏离平衡正好接触其鼻尖,然后将摆速静止释放。当摆球向这个学生鼻尖摆下去,旁边观察的同学一起关注焦点----相当紧张,而发现那个女同学早已张大了嘴,闭上了眼睛(尽管我事先告诉过她很安全)---摆球在摆到她的鼻子前就已摆回。啊一声长嘆,同学的心终于平稳下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
尽量安排课后实践与思考。对物理这个概念、规律的理解,应尽量配以事例。在高中热学“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一节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用打气筒打气,简壁变热——是通过什么物理过程改变物体内能。这是一个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实例。学生对车胎打气这件事很熟悉,但得到的却是如下解释:外力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能加,其中部分通过热传递传给简桶;在打气过程中,活塞在外力作用下又克服与壁桶间的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很显然,这脱离实际,没有搞清对打气的具体过程的正确分析,是由于平常行为的观察疏漏造成的。我特地让学生回家亲自打气。一是记住目的,二是设计步骤:虚打(气嘴是开的)和实打(气筒对车胎充气),三要仔细观察异常情况。回来之后再让学生分析:用打气筒将大量空气压入车胎内过程中,用力很大且多次压缩气体对其做工,在加上是快速做功,这使气筒乃至桶壁温度升高很多,从而使人感到它很热,甚至能灼伤人的皮肤。对实打和虚打的比较,同学能做出正确的结论:摩擦生热非主要原因,但个别同学仍不明白其原因,我就提醒他们:打气时不小心往往会蹭上油,原因是什么?同学能回答:是大气筒内壁和活塞上涂有的油。那起作用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它是起封闭气体和器壁之间润滑作用的,使得在打气过程中,活塞往返退拉时不会因摩擦而产生多少热了。因而,筒壁变热主要原因并非摩擦生热。同学们表示,今后要养成仔细观察、多动脑的好习惯。
通过讲述物理学史的小故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学趣。同时要求物理教师的表达尽量具有感染力。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是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还会使学生在无意中将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语调、表情、眼神和认真程度等,都应向学生传达自己学习物理的热情或暗示对学生的期待。
应当指出,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相互联系,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不过,正如孔子所强调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