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观

2020-10-26 06:56崔春燕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审美观培育美的

崔春燕

在初中阶段语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培育。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中能得出,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培育存有较多优势,能全面提升学生个人语文素养、语文鉴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诸多教师对教学活动存有较大误区,片面认为对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即可。语文作为艺术性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参照美学教育规律,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讲解,还要对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育。

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个人品德修养进行培育,促使学生能逐步发展建立良好的人格与个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个人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当前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整合教材中已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个人优秀道德品质进行培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审美观。中学已有教学内容中存有诸多典型的艺术形象以及生动的语言意境,其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

1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审美观培育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阶段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培育,即是开展审美教育。语文教育属于感受美的过程,不同学生个体对于美的感知以及多方面感受存有较大差异性,但是由于差异存在,能集中突出文字的根本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整合文字根本内涵,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育,实现学生综合发展。通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近年来我国新课改进程逐步加快,对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也就是更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广泛且科学化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今后学习以及生活中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生活、自然、艺术等领域的美感。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培育,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全面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具有抽象性,其较为感性,美能集中打动人心与净化心灵。通过审美教育能集中培育学生个人生活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发展观念,这样能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美学教育,明确学生个人审美情趣培育目标,创造更多美来回馈社会。

2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具体路径探析

2.1 整合教材内容,深入发掘课文之美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各篇文章,均含有丰富的美感,其意境内涵较为丰富。比如在《有的人》中提出,“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做马......”在全文中通过应用对比手法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安静的文字中透露着战斗的激情,此效果均是由于对比手法创造的文字美。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提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这两句诗中能深刻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效果,《有的人》作者为了能歌颂鲁迅先生的伟大,突出人格之美以及服务人民的思想,全文进行了集中对比展现。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在教学此类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长的文章时,不仅要对课文原文内容进行传递,还要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诗文中孕育的思想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积极服务以及勇于奉献也是重要的美。

2.2 展开综合教学活动,强化美的感受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整体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营养范围较广。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补充更多新时期教学模式。在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基础上展开教学,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与过去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更深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比如在《三峡》教学中,其是较为优秀的山水游记。原文描述内容较为精美、描绘出的景色较为形象、生动,情感表达强烈且自然。但是由于多数学生受到自身阅历以及认知理解能力限制,未能亲身感受到三峡壮景,将不利于学生理解原文内容与情感。此时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丰富学生对三峡景色的认知。可以在海量网络资源中整合与三峡相关的视频、图文、音乐等,将惊涛拍浪的场景展现在每位学生眼前。从视觉与听觉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长江的激情呐喊,之后再在班级随机选取几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原文。通过情景交融,让学生感受到景物真实的美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深入人心的壮阔美景,积累更多写作表达方法,用于后续语文学习活动实践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审美经验与审美要素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适度播放教学视频或是补充录音朗读活动等,通过感情丰富的语言对学生审美思维进行引导,创设更好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全面沉浸在对应的教学情境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全面联想,在脑海中建立生活情境以及自然美景,学习情感处于最优状态。这样能有效整合教材中美的因素,还能强化原文理解,实现道德感化,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比如在《观潮》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和钱塘江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的美丽。通过多媒体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惊叹自然壮阔美景,赞美自然的情感不由激发。

2.3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美、鉴赏美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新课程教材中存有较多以景抒情的文章,此类文章在写作表达中,多数作者将切身感受到的事物从更为精准的角度通过恰当言语进行表达。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美感。指导学生能品读与欣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美的感受,培育学生综合审美能力,从而培育学生个人发展素质。比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此篇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大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要注重指导学生深刻感受到少年时期的作者在参与游戏以及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童趣与天真。再掌握童年时期的作者喜欢的自然景物,以及其所热爱的学习活动,生活情趣等。指导学生掌握作者写景中应用的形容词、动词以及表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选取边读边译、边读边想的应用方法,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将学生全面带入到教学情境中,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写景表达。比如菜花与桑葚在春末生成、盛夏时节有蝉鸣、秋后有蟋蟀叫声等,与后文提出的冬季相互结合,组成结构完整的四季图景,构思灵活巧妙。在文章表达中融入了更多情景,景色当中有人,能集中表现出儿童时期的纯真烂漫以及对万事万物的好奇。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在百草园自由环境中包含的无尽乐趣,深刻理解三味书屋枯燥单调的生活如何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的限制。所以,教师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深入发掘学生个人想象力,领导学生感受到文章意境美感。通过步入到意境中,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创作表现意图,感受到文章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全面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带领学生进入到原文创作意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原文描述情境以及各类景物基础上,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感受到文章深刻内涵。

3 结语

综合上述,语文教材是蕴含美的宝库,教学内容中含有诸多富有美感的元素。在教材中,多数内容中集中显现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其中包含形象美、道德美、意境美、文化美等。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原文中美的元素,将理论知识通过美的范式集中展示,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激发探究欲望与探究积极性,遵从因材施教基本原则积极调动学生个人情感,深刻感受课文美感,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初中高效语文教学课堂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观培育美的
打破平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美的校 美的人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