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艳
摘 要:服装材料学是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研究结合该课程教学现状,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结构,开设材料再造课程,从上好“第一节课”、理论学习、实践创新、优化考评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优秀服装设计人才。
关键词:服装材料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服装材料是服装的三要素之一,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材料学是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阐述各类服装材料的构造、性能、应用等基本理论与应用知识,为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创作打下良好基础。笔者总结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从中探索出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优秀服装设计人才。
一、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
服装材料学课程从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和性能、裘皮与皮革、辅料、服装材料的合理选用等方面展开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泛、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偏重工科方向等特点。目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抽象复杂的理论使学生深感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环节过多,学生实践环节偏少。第三,课程内容较多,课时设置较少,有些内容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细致讲解。第四,学院没有丰富的面料库供学生参观学习。第五,服装材料知识内容更新快,使用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
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服装材料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增强服装材料选用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优秀服装设计人才,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二、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结构
笔者针对初次接触服装材料学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当前国际服装教育发展的方向及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需求,提炼经典的理论知识,删去传统课程里侧重研究性的章节,如关于纤维的物理化学实验等知识,将实践应用作为重点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如图1所示)
1.上好“第一节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只有学生意识到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对它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学习。面料性能对服装造型、服装工艺选择及最终穿着效果和功能的影响很大,学生仅了解粗浅的面料知识,能识别出几块常用的面料是无法实现设计效果的。因此,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
“第一节课”对于初次接触服装材料学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笔者对“第一节课”做了以下安排:带领学生欣赏历届毕业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等方式了解作品的用材;展示国内外著名服装设计师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领略大师们对服装材料的强大驾驭能力;讲解不成功的案例,分析未选择合适的服装面料而出现的问题;介绍一些选购服装时鉴别服装面料的简易方法,从而判断服装档次及价格是否合理。这样的“第一节课”既让学生体会到服装材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造舒适、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追求科技创新的欲望。
2.理论学习部分
理论讲解是服装材料学授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该课程理论内容枯燥深奥,大部分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和背诵,如各种概念、性能特点等。而对于大多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不喜欢背诵枯燥的知识,更愿意去直观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实物感知法。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笔者采用了理论讲解与辅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辅助展示有图片、视频、Flash动画及实物样品等。理论讲解时尽量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同时借助清晰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让学生多方位感知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展示实物样品,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服装材料的外观、软硬等特性。实物感知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更快接受、理解、掌握理论内容。
实验观察法。笔者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会要求学生思考纤维辨别方法、纱线测试、织物的分析方法,并以书面形式汇集整理,然后根据整理的内容到实验室完成1—2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在下次课上分享。此外,当讲解到服装材料纤维的时候,笔者出示各种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纤维扫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纤维的表面状态及横截面形态,理解结构决定性能的理论,如棉柔软,麻粗糙,毛不能水洗,丝不能暴晒等。实验观察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实践创新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师在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启发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材料更新速度极快,新的科学技术和织造方法被用于服装材料的研发,不断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外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检索,并更新汇总成资料库。通过检索和更新,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服装材料,从而提高学习兴趣,锻炼自学能力。
市场调研方式。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学生对服装材料有了系统的认识,教师可以有规划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面料素材及相关的面料规格信息,如参加面料展等。学校可以通过与纺织学院合作的方式,织出各种面料小样,由每届学生及时更新,在学院内部建立一个丰富的共享面料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收集流行资讯,了解时尚前沿的服装款式、面料、色彩、风格等信息,完成调研报告,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班级开展专题讨论。通过调研,学生不但可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服装材料应用和发展方向的掌握。
设计实践方式。设计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对服装流行趋势的把握,分组完成服装的款式设计、色彩搭配、服装面料辅料的选用等,合作完成实物制作,最后进行展览和教师点评的过程。设计实践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元式考核评价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通宵恶补的情况。为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院根据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的评分标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占20%,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占30%,设计创新作品占20%,闭卷考试成绩占30%。其中实验报告、调研报告的成绩由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创新作品的成绩在作品展出后由观众和教师综合评分。让学生参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学院引入课堂派管理平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每次只需要一分钟,作业批改、成绩评定效率显著提高。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预习、复习,更方便快捷地与教师沟通,大大提高了自主學习能力。
(二)开设材料再造课程
材料再造是指服装设计师根据设计需要,在充分掌握各种面料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展开二次设计。服装材料学课程是材料再造课程的基础,材料再造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掌握了服装材料学和材料再造课程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服装材料,设计、制作出令顾客满意的服装产品。因此,学院专门开设材料再造课程,设置30个学时讲授面料再造的知识要点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服装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了解材料及面料流行趋势,从而设计出符合设计意图的服装作品。
三、总结
服装材料学课程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从事服装设计、产品开发以及工艺制作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结构,开设材料再造课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其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优秀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赛瑶,姜岩.《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纺织教育,2017,(6).
[2]洪剑寒.《服装材料学》课程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7,(7).
[3]韩潇,奚柏君,沈巍.《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7,(6).
[4]陈晓英,胡娇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3,(6).
[5]李祖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6,(7).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