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摘 要 数字化课堂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与学的平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体验动态过程,直观理解数学概念、难点。有了大数据的分析,学生资源的互相点评,对学生全面、多元评价提供了可能。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时间、空间更自由,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026-02
常州的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在2012年就开始了,作为试点学校的实验老师之一,也是从抬头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中实践。信息技术必然是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在近几年的实践研究中,围绕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让技术成为数学课堂的支架,有效地服务于课堂为实践研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现状
班级授课制因固有的特点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备受质疑,但是,学校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实现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正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展现了新的情景。信息技术通过游戏课程、几何直观、大数据分析、微视频融入、多元评价等方式进行数学课堂,改变着我们的教与学,丰富着我们的学与思。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势
凯文凯利曾说:“我们应该去倾听技术,研究它工作的方式,这是当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手机、平板……智能设备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当然它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
(一)教学过程智能化
数字化课堂大量采用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使教学过程中,采用系统自动诊断学生的学习水平,自动选择和推荐教学内容,自动梳理和调整教学进度,自动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达到自适应和高效率学习。
(二)学习方式现代化
数字化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建立学习共同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阅读方式、文字方式、计算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也由此从一维向多维发展。
(三)教学评价实时化
数字化课堂提供了完善的学习记录跟踪和评测系统,可对教与学的情况进行自动跟踪与专题测试,及时给出评估分析结果,以利于实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根据记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因人施教。
三、依托信息技术助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游戏课程闯入,主动学习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教材”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在兴趣中学习,在玩中巩固、内化新知识,这样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已经成为课堂发展的趋势。
苏教版三年级学习《24点》这节课时,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游戏,只要在手机、平板中下载“小猿搜题”——脑力挑战24点——组局PK,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学生自由组合,对抗。这里的自由组合,学生有的会选择跟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比赛,有的会挑战比自己实力强的对手,要想赢得比赛,学生必须主动积极地学习计算24点的基本方法,更是要反思、总结积累计算24点的学习经验,被动学习立刻转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掌握已然在游戏中内化。
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学习的终极目的体现于令人兴奋的战胜欲。这样的游戏是非常优秀的学习辅助工具,因为学生们愿意更频繁地玩游戏,相比学习同类主题的资料,他们愿意在游戏上花更多的时间。
(二)实现几何直观,突破难点
学习难点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数学学习过程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规则的学习过程,教师一方面要从数学规则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来考虑如何突破学习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常常能找到一条突破学习难点的途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练习中有一个填空题(图一),很多学生把涂色部分正方形通过旋转,认为就是,如果要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又超出范围。让学生想象旋转后,涂色部分超出大正方形,也非常空洞。笔者开始尝试加入信息技术,让图形动起来,学生直观看出涂色正方形旋转后不能与大正方形重合,学生理解的难点被具象化,就轻而易举解决了。
就这道题,如何让学生直观感受转化的策略,笔者寻找了各种平台,研究它们的功能,发现像珠峰平台、全景平台……都有让图形切割、旋转、平移的功能,这正是这堂课需要的。前期,笔者在平台中进行了简单制作,在课堂中,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難后,利用平台切割、平移、旋转功能,亲身经历图形转化的过程(图二、三)。
转化的策略,除了向图二、图三,将四个三角形平移拼成长方形的方法之外,更精彩是(图五)把四处空白部分三角形平移,拼在一起,转换成2个空白长方形,说明涂色部分是10格。虽求涂色部分,但却转化成求空白部分,这在以往教学中,都需要教师指点,而运用技术后,学生自主活动、自觉探究出新方法。
信息技术的直观、动态、简化功能,给学生搭建了合适的“脚手架”,这是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作用。
(三)收集分析数据,针对性强
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和学习领域的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测量、收集、分析数据,有利于教师、学生做出更针对性的指导和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中出现要现场统计全班男、女生喜欢的兴趣小组情况。笔者就利用珠峰平台的统计功能,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把全班想参加各个兴趣小组人数情况毫无差错的统计完毕,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填写复式统计表、读统计表中数学信息等更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中。
数据统计功能,提高课堂效率,更有一些客观题——选择题,更能直观快速反应学生的困惑。尚学平台、珠峰平台等等都能做到,学生填写选项后,后台自主运用直条统计学生的错误率,帮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引导、释疑,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课堂效果也更显著。
大数据分析将在学生的综合数据分析、学科学习路径、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帮助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迷宫里更有方向感,相信大数据在新的教学形态中将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
(四)微视频融入,个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学习,有的时候需要教师直接提点,而教师的讲解,又来不及配上恰当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讲解一次,可能还不能完全内化,于是微视频的融入,让课堂自学成为更个性的学习。
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时,对于把四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后,产生了一系列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包括表头如何加入……在试上的过程中,每一次学生都觉得教师课堂语言啰嗦,还有一些讲不清的地方,后来就通过微视频的讲解,在3分钟的时间里,从四张单式统计表为什么合并,合并后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都讲得很清楚。更主要的是把这个微视频推送给学生,课堂中给足学生时间自学,如果一遍听不懂,或者哪个知识点想再学习一遍,都成为可能。当一些数学知识点,没有探究价值,仅仅是一种规定的时候,自主學习的微视频融入课堂,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新东方还是学而思,都有着完整的微视频学习,为了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依托苏教版数学书,制作新授课微视频、练习课微视频、数学实践课微视频……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五)注重实时分析,多元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几乎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般只能通过提问、巡视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数字化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追求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师生、生生互动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总有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传统课堂都是教师巡视收集不同资源,再进行互动讲解。而有了信息技术的融入,例如珠峰平台,当学生做完作业,只要提交,就可以在菜单——互助看屏幕中看到所有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简单的点评,教师不仅看到所有学生的作业,更可以通过学生刚刚的评价,后台算出数据后,快速找到大家认同度更高的作业,分析欣赏这份作业的理由,就是知识理解的过程。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所需要的资源进行选择、分类、有序呈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善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进入,支持学生的学习,改变课堂中师生的行为,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创造着新的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强,姚炜.“互联网+”重构教育生态[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2]卲云飞,刘文彬,何伟.互联网+教育: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