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眉
摘要:党性教育历来是党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永恒主题,它贯穿于整个党校教育,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强调培养干部,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反思基层党校党性教育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要从“震撼一阵子”转向“铭记一辈子”;用活用好红色资源,用红色基因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强化教师执教能力,打造党性教育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出党校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校;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4-0048-05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衡量党员立场和觉悟的根本准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曾反复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1]。社会加速发展、诱惑激增之下,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党性教育,赋予党性教育时代感、感召力,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务实管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质量和水平,是基层党校党性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性教育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为基层党校开展好党性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培养干部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一大法宝,是党的思想建设中必不可缺的环节,我党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他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2]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想要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建设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充足的党性,而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借助党校教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重申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对党校教育提出了“培养干部,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3]的观点。揭示出基层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突出党性教育的關键地位,为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我们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党性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诱惑,一些党员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不同时代对党性修养的要求也不一样,但不管怎样,在复杂的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党性修养最终都会体现在党员具体实践工作中。“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并不会因为党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强,其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也不会因为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就是说,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主观世界改造,是一个需要终身不懈努力的过程。”[4]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永无止境的,党性修养与党龄长短、职务高低并非是正相关的关系。加强党性修养始终是党员干部要面临的政治任务,培养干部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因此,基层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提高党性的大熔炉,必然要承担此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党校在新时代党性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党员干部接受更为专业的党性教育,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此外,党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党校姓党是对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5]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灵魂所在,有着其特殊的运行机制,区别于普通高校和一般培训机构,落实到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在于党性教育的效果。曾几何时,有的地方党校在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班中,压缩党性教育课时,偏重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还有部分党校一味地迎合学员,只开设学员感兴趣的课程,把组织的需求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有的党校直接不开设党性教育专题,不重视党校的主业主课,偏离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校忽视主业主课的严重后果,他说:“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2]党性教育是党校干部培训的特色与品牌,也是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决摒弃这些不突出主业喧宾夺主的做法。如果不能坚守阵地,不突出主业主课,离开党性教育这一看家本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培训市场,党校不是唯一的培训渠道,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由此可见,党校完全可以依托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优势,进一步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完成好党赋予党校神圣的政治责任和特殊使命,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
二、新时代基层党校党性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基层党校对党性教育是越来越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党性教育的良性发展,但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到多元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党性教育工作实效与目标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基层党校的党性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困难性。近年来,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能够营造氛围、直击人心的党性教育基地很受学员欢迎。但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党性教育培训课程,重氛围轻知识,重形式轻内容,消弭了党性教育的严肃感和实效性,偏离教学初衷。一些学员在党性教育学习现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但过后很快就回归原状,存在“一阵风”现象,“走马观花”一番后,浮光掠影,未能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出了基地大门依旧“我行我素”,与“到此一游”无异。此外,尽管深入学习了理论,但是有些学员把党性教育同自身工作区分得很清,存在“两张皮”现象,学而不信、知而不行,学未能致用,不能把党性教育融入现实生活与工作当中,做到真正入脑入心且外践于行。
二是部分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当下,基层党校在教育过程中虽然开设了专业课程,但是部分教育专题内容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例如,所举案例已过时,于当今参考价值少。且不同主体班次的党性教育内容基本一致,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学员个性特长融入党性教育不够,往往就党性谈党性,内容空洞整合性不强,与当前形势已经不相匹配,不能有效促进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开展,没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党性教育实施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即使是现场教学课,多数都是安排“万能基地”作为不同班次相同的党性教育点,没有在内容上对党性教育作出科学的界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让学员触及思想、震撼心灵。
三是教学方法方式缺乏创新性。进入新时代,就要有新理念与之相适应,多数基层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时仍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学员主要还是在教室里“听大课”,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同质化严重,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引起学员感情上的共鸣,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班次学员之间的差异,这对创新和丰富党性教育形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虽然当前不少基层党校也在尝试改变教学手段,但总体来说效果不明显,仍缺乏有效互动,难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从而直接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施教者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在党性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本身的言行直观作用于受教者身上。目前看来,部分基层党校教师自身软实力建设有待加强,存在着教育引导不专业不规范,教学方式、教学思路较为局限,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且深度不够,教学内容往往大而化之、虚而不实,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新观点、新思潮没有及时跟踪,对课堂缺乏主动拓展,与学员缺乏循循善诱、以情动人的互动,教学主题与思想升华不够等问题,弱化了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使党性教育所获得的实际效果往往难尽人意。
三、基层党校提高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策略思考
(一)筑牢初心使命,推动党性教育从“一阵子”转向“一辈子”
党性教育是一个关于人生智慧启发的问题,目的就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各种风险诱惑面前坚守初心使命,把稳思想之舵,经得起考验,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在党校培训时,很受触动和感动,但一回到工作岗位还是会“犯错误”,可见党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深入不够、影响不远的情形,如果仅仅是让人感动,而没法让人开悟,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那并不是我们要的党性教育。习近平總书记对此非常重视,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要有一套检查的办法,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拿出考核检验的办法,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2]这就为基层党校党性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性教育既需要情感的震撼,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实践证明,一堂好的党性教育课如果仅仅具备生动性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一些学员学历、年龄、职级较高的班级,要让教育效果持续、深入,课程深刻饱满,还需要把感性体验与理论升华有机统一,由情感激发转变为理性思考,将“感动一阵子”上升到“铭记一辈子”。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寓理于情、以情促理,站在人生价值的角度帮助学员参悟先进典型人物的党性修养,针对当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惑深刻挖掘先进典型背后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讲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多讲讲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各条战线优秀干部的模范事迹。”[2]当党性教育深入到人生价值的层面,就可能会破解“感动一阵子”的难题。因此,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些具有时代标志的先进事迹与典型人物,重视正面典型在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引领意义,激励党员干部自觉向榜样看齐,剔除思想上与行为上的弊病,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6]同时要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注重谈感受让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达到震撼性的教育目的,时刻用反面典型的事例警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严守纪律、讲究规矩,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学习党纪更生动易懂,“防腐攻略”更入脑入心。从而做到用榜样有形的正能量和鲜活丰满的案例教诲来引领党员干部筑牢初心使命,在情知合一、情理交融中得到升华,最终实现党性教育深入内心,成为党员干部“铭记一辈子”的精神力量。
(二)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
红色资源作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是留存的党史、浓缩的党史,是对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生动题材、宝贵教材,在基层党校党性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用红色资源加强对干部的教育,他在多种场合反复叮嘱:“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强调用红色基因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观点,为基层党校深入挖掘,用活用好红色资源,提升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效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下,中央党校对党性教育更加重视,各级党校重新审视教学任务和课业设置,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日益彰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基层党校还是没有把已有的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红色资源以物质、信息、精神等不同形态,往往分散在各个现场,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数量也多,如仅凭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或几处遗址遗迹,只能给人留下零星的肤浅印象,难以对革命历史有系统了解,即使知晓革命精神的表述,也没法吃透精神实质,培训效果甚微,发挥不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将这些分散的内容按教学专题组织起来,建立在深入思考研究基础上,具备学术性和系统性,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切实将党员干部置于这些红色遗存面前,才能由浅入深,由物质到精神,由历史到今天。值得注意的是,用红色资源“讲”党性,不光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精神品格,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部传奇,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传奇的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把历史和人物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才能够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与此同时,还要善于挖掘红色资源里的生动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让各级干部常常看、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党校可以先做起来。”[2]黨的重要文献和党的领导人的重要文稿、家书等红色典籍,其中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生动题材,包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内容,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把这些红色典籍运用到党校党性教育课堂上,有助于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充分发挥红色典籍的教化功能,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小事件讲大历史,用典籍披露史料,用史料突显细节,讲出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员在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对话中,感受一段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切实解决党性教育中容易出现的抽象、空洞、呆板等问题,使党员干部从中砥砺精神、升华思想、涤荡灵魂。
(三)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党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不竭源泉”[8]30。他同时指出:“各级党校要坚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8]48-49因此,基层党校的党性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改变以往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跟不上现代教育需求的问题。
当下,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增强党性教育吸引力,必须在情理交融之中“活”起来。一方面,注重党性教育内容的创新。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过程,不是空洞平淡、脱离实际的自说自话。创新意味着要紧跟“时代”,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探索规律,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当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党员干部的党性也体现出与之相适应的、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党性教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发展大势,坚持做好继承中的创新,在时代中高举旗帜,正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与执政经验的关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树立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赋予党性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呈现新的时代风貌,党性教育才能更具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党性教育要生动形象,让党性教育效果入脑入心,就要坚持教育方式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2]可以综合运用氛围营造、问题导入、情感代入、故事音像、案例警示等多种形式,避免传统“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引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研讨教学、警示教育、访谈教学等能够增强党性教育的现实感和体验性的培训方式方法,坚持分层分类,根据不同班次和不同教学内容,从单方面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互动,把党性教育的课堂打造成一个互动的课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使学员真听真学真懂真信,寓党性教育于丰富生动的形式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与获得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
(四)强化教师执教能力,打造党性教育高效课堂
在党校教育中,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党性教育质量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非常重视,他强调:“党校工作的重点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教学质量、教学效果。”[8]181新时代基层党校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党性教育课,提升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课程要具备严谨性,党校的讲台本身就具有政治性,且党性教育课因其课程性质就必须要更加严谨,对理论的阐释和政策的解读能够始终和中央精神保持一致。同样,在细微处也要时时刻刻绷紧政治意识之弦。例如,党校教师不能为了迎合学员的喜好而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课堂上的例子也不能“随口举”,要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教学过程也要注意紧凑性和变换性,具备教学环节层次感,做到节奏感强,张弛有致、紧凑有序,前后问题衔接紧密,且紧扣主题,逻辑清晰,言简意赅。变换性就是课堂教学风格应该针对不同课程变换,风格无所谓优劣,可综合运用多种风格,不能总是学理深刻、提纲挈领,不能总是幽默诙谐、搞笑风趣,不能总是史料详实、数据图表丰富。找到匹配教师自身个性、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风格,合理穿插使用,如此课堂才会更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学员才不会有视觉听觉疲劳。同时,要想课程具备生动性和吸引力,突破过去那种抽象、枯燥、乏味的党课说教印象,达到情景交融,触及灵魂,教师就要以情感为出发点,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史感人、以泪催人。将情感渗透于党性教育各个环节,使党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从而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不断深化党员干部的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使党性教育变为可视的精神和可触的信仰。
实践证明,教师在党性教育中善于做总结提升的,学员受教育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当中,总结与点评是现场教学画龙点睛的部分,也是现场教学区别于参观游览的最重要标志。由于现场环境相对嘈杂,不可测因素较多,学员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善于挖掘,针对不同现场,梳理脉络,凝炼不同主题,采取不同模式,恰如其分地对教学现场的实践进行概括、提炼、小结,对主题予以升华。使静态的资源变得鲜活起来,既有生动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对革命烈士或领导人的故居,点评可以着重提炼人物的优良品格和精神风范;对红色纪念馆和红色遗址,可从烈士角度切入突出感人的生平事迹;对领导机关驻地现场,点评可凸显“清廉务实、忠诚担当”等内容。总之,教师的总结与点评能够使教学的具体实践回归到全局视野,高效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使整个现场教学终而未结,留有余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3-1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2.
[4]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N].学习时报,2008-05-14(1).
[5]习近平.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86.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8.
[7]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8]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习近平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