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敏
【摘要】目的: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致突发听力下降的诊疗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对其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其在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率。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的有效率为71.67%,患者的发病时间在7天内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7-14天的患者而言,数据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的发病时间超过14天的治疗有效率与前两者相比较而言,有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所导致的突发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其听力的水平,经过治疗发现,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在治疗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就越短,且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突发;听力下降;诊疗
【中图分类号】R76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04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 caused by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patient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for all patients was 71.67%,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within 7 days of onset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in 7-14 day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two,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onset time of more than 14 days had a significant change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hearing loss caused by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their hearing level. The shorter the onset time of patients, the shorter the time spent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more obvious the effect.
【key words】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Emergency; Hearing los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所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混合性聋,或者是感音神经性聋,该疾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情,也是儿童先天耳聋的主要原因[1]。在临床上,对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使用CT可在颞骨岩部位看到损坏的三角形骨质以及听力下降波动,使用MRI能够看到扩大的内淋巴囊等。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对此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听力突然下降的患者,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听力的恢复[2]。本文主要分析的我院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致突发听力下降的诊疗,具体的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8.02±0.66)岁,将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7天之内的有20例,发病7-14天的有20例,超过14天的有20例。
1.2方法
对于5岁以下的患者,可使用ABR的方式对其进行测试;对全部的患者使用中耳 HRCT进行横断位扫描。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致突发听力下降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含了对患者使用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以及能量合剂等相关的药剂实施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使用一周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这一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必须要足量,总的治疗时长要达到两个周及以上。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其进行听力复查,观察其恢复的情况,同时对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要分析患者发病到治疗时间对该疾病的相关影响。相关评判标准为: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受损频率已经恢复到正常的范围,或者已经恢复到患者发病之前的水平,属于显效;治疗之后患者的受损频率相关听力有所提升,且提升的数值约为30dB,属于有效;若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受损频率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属于无效。
1.4数据统计法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用n(%)检验,x2检测,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表1数据提示:患者发病天数到治疗时间少于7天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发病天数到治疗时间为7-14天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发病时间到治疗时间超过14天的治疗有效率为40.00%,说明治疗有效率与患者的发病时长有很大的联系,发病时间越短,治疗的总有效率越高。
3 讨论
所谓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其是一种渐进型听力波动下降的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有反复的耳鸣、先天内耳畸形听力障碍、眩晕等,经过检查,最常见的表现是感音神经性聋,但也有少数的患者属于混合性聋。诱发此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外伤或者感冒,轻微头部受损也会引发此疾病,所以,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病史、相关的临床体征、医学检查、听力检查等进行确认。医学检查中,最主要的检查方式就是CT和MRI,使用这两种检查方式,可靠性最高。患者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或者发生听力波动的情况,就要立即使用相应的方案实施治疗。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听力都得到了恢复,但是,此疾病存在反复性,整体的趋势是波动式下降[3]。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的患者在婴幼儿期间大部分都还有一些残余的听力,只要通过适合的助听器辅助,就可以正常的进行语言学习,若能将残余的听力一直保留到后期,即便到最后还是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听觉理解以及语言的交流能力重新建立起来。所以,对于患有大前庭综合症突发听力下降的患者而言,一定要实行积极的预防措施,这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前庭水管扩大所造成的听力下降相关发病机制的比较多,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关键的因素还是淋巴液返流,具体的表现是:突然的头部外伤、感冒或者摒气等因素导致脑脊液的压力增加,压迫到淋巴囊周边的硬脑膜,使得含有蛋白质的内淋巴增大,导致前庭水管发生倒流,并流入到耳蜗以及前庭,造成基底以及前庭毛细胞受到损害,最终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和眩晕。由于发病的原因不同,病毒所导致的感染也不一样,内耳供血所呈现的障碍性不一样,最终引起的突发性聋也就不同。对于不一样的发病机制,最关键的治疗方法还是将颅内压降低,缓解细胞水肿。对于该疾病,最首要的方法就是预防,不能参加有竞争的体育活动,在生活中,一定要防止头部受到伤害,不能进行头部的倒立,还要预防剧烈咳嗽,日常生活中保持大便的畅通。若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改善患者所出现的相关情况,避免增加治疗的难度[4]。
此次研究中,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患者发病天数到治疗时间少于7天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发病天数到治疗时间为7-14天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发病时间到治疗时间超过14天的治疗有效率为40.00%,说明治疗有效率与患者的发病时长有很大的联系,发病时间越短,治疗的总有效率越高。综上,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所导致的突发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其听力的水平,经过治疗发现,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在治疗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就越短,且效果越明显[5]。
参考文献
[1] 曾智萍.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听力损伤的关系[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Chinese Imaging Societ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Chinese Imaging Societ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130.
[2] 杨艳,唐向荣,莫炼,林楠,温慧.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诊治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229-230.
[3] 郭强,李国强,李惊涛,翟海程.以突发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小小听神经瘤临床分析[J/OL].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17):1-6[2020-04-01].
[4] 张波,沈芳,李萍,孙敬武,孙家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听力随访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05):539-541.
[5] 李素娟,張帆,秦兆冰,杨屈扬.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致突发听力下降的诊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