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合龙
摘 要:刺槐是我国北方地区造林中广泛推广的树种之一。该文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对刺槐的播种育苗技术进行简单总结,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幼苗管理、起苗运输等,为大面积培育健壮刺槐幼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刺槐;播种育苗;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2.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8-0059-02
刺槐,又称为洋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原产地在美国东部地区,19世纪末作为造林树种引入我国山东半岛,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刺槐在我国的栽培范围越来越广泛,绝大多数省份均有种植[1]。目前,刺槐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硬阔叶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同时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刺槐树的鲜花中芳香油含量丰富,可作为调香产业中的原材料,树皮可用于造纸,种子榨油可用于制作肥皂、油漆等[2]。由此可见,刺槐的用途非常广泛,加上其适应能力强,在北方地区种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适生区域范围
刺槐适合生长的区域要求年平均温度在7~15℃,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喜光照,即使是非常小的幼苗,也不能长期进行遮荫处理,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幼苗长势更佳;刺槐抗风能力相对不强,如果造林地正处于风口,可导致生长速度减缓、主干不直、易发生倒折或出现偏冠、叶片发黄卷曲等情况;刺槐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合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一些砂石堆、矿渣堆等地块上也可生长;刺槐适生土壤的pH在6~8,若盐碱土壤中盐含量低于0.3%也可生长;抗旱、耐瘠薄能力强,若土壤含水量适宜则长势更快[2]。
2 播种育苗技术
2.1 选地整地 刺槐育苗地要求排灌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深厚,以空气湿度相对湿润的砂壤土为最佳[1]。地块选好后进行整地,大面积育苗适合机械整地,小面积育苗可实施人工整地。整地可充分改善土壤内部结构、灭杀土壤中的害虫,还可调节土壤水分[1]。用耙地机械对土壤实施1次彻底深耕,以50cm以上为宜;整地第2年春季,在土壤充分解冻时再实施1次整地。整地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45t/hm2、碳酸氢铵750~900kg/hm2,同时将5%辛硫磷3750kg/hm2与40倍体积的过筛细土混合均匀后撒入土壤中,之后整地、耙地,确保地面平整。
若选择穴播方式,则需要在整地时建苗床。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建议苗床的方向为南北向。2垄苗床之间的距离在30cm左右,将表面刮平整后平铺1层60cm宽度的薄膜,周围用土块充分压实,既可保墒保湿,又能抑制杂草滋生。地膜铺好后,播种前4~5d浇1次透水。若选择直播方式,则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晒,之后灌水,3~5d后再浅耕1次,最后将地表充分耙平、压平[3]。
2.2 种子处理 播种育苗方式下,必须提前对刺槐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采摘回来后置于光照、通风条件良好处晒干破壳。由于刺槐种子属于坚果,皮厚且硬,不易萌发,因此要经过多次热水浸泡才能破壳:将种子浸泡在65℃左右的水中8h,捞出后浸泡在75℃左右的水中16h,再转移至85℃的水中浸泡24h,之后再浸泡在95℃的水中8h。之后进行催芽,先将种子浸泡在80℃左右的热水中,边倒入种子边搅拌,确保水浸没种子,24h后筛出浸泡膨胀的种子,分开摊放在提前洒水湿润的席子上,用湿润的塑料或衣物等材料覆盖,置于温室中,期间每天喷温水1次,确保种子一直处于适宜的湿度条件,当种子萌芽率达到70%时即可播种[4]。
2.3 播种 刺槐适宜的播种时间因种植地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刺槐主要在春季播种,秋季时补充,以5月前后实施播种为宜,播种时一定要结合土壤的墒情选择最佳时间。刺槐的播种一般有覆膜穴播法和直播法,2种方式下的整地方式有所区别。
2.3.1 覆膜穴播 播种前检查苗床,确保其完整、膜无破损漏风等问题;灌水后进行播种,若苗床宽度在40cm左右,则可按照每垄苗床2行的标准进行穴播,株行距分别控制在8~10、25~30cm;可用地钻打播种穴,深度在1.5~3.0cm,每穴中播种3~5粒;播种结束后将播种穴用周围的土填平,轻轻压一下。
2.3.2 大田直播 先浇水,3~5d后进行开沟播种,北方地区目前多数用开沟器进行开沟,大大提高了效率,行距一般在25~35cm,沟深控制在3cm,之后在沟内均匀撒入提前处理好的种子,播种量为60~75kg/hm2,播种结束后覆盖1层薄土,并用耙子在表面轻轻耙1次,压实,避免土壤过于松散,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2.4 幼苗管理
2.4.1 间苗除草 刺槐幼苗期在有光照的地方生长良好,适当的光照有助于苗木分化。当幼苗密度过大,苗木出现明显分化时即可进行间苗,按照定期间苗、多间少补、留健去劣的原则。一般苗高度在3~5cm时实施间苗,先将发生病虫害的幼苗挖掉,从其他密植的位置拔掉一些壮苗移栽过来,以确保田间苗木密度均衡。间苗后进行除草,以免其与苗木争夺养分、空间;日常管理中也要及时关注田间杂草发生程度,避免其再次大发生。刺槐林间的密度最终控制在16.5萬株/hm2[1]。
2.4.2 肥水管理 为避免刺槐苗圃地的土壤过于板结,不可在幼苗出土前浇水,以免造成苗无法出齐。第1次实施间苗、除草后,苗高达到8cm左右时即可浇水,但要严格控制灌水量;苗高达到25cm左右时再灌水1次,灌水前先施入磷酸二铵与尿素按照1∶2配制而成的混合肥,在行距正中间均匀施入,目前北方地区一般选择施肥器进行施肥,施肥量在375~450kg/hm2。
刺槐生长发育期间,灌水次数及每次灌水量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刺槐对水分需求不大,一般平均每年浇水3~4次即可,不可过多,以免导致刺槐苗根系腐烂;北方地区进入7月后不需浇水,防止刺槐苗长势过旺,为其尽快木质化创造条件;越冬前必须灌1次越冬水,保证刺槐幼苗安全越冬。此外,刺槐幼苗生长要求土壤透气性良好、疏松程度适宜,因此要及时松土、除草,一般在每次浇水或者雨后2d左右进行效果最好[4]。
2.4.3 控制苗木长势 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刺槐幼苗长势旺盛、枝叶繁茂,可能会降低田间通透性,导致一些弱小苗接受不到光照,因此要对长势过旺的植株进行抑制。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可以选择柳条打梢法(打掉长势繁茂的枝条,为下方枝条更好地接受光照、提高通透性创造条件);也可喷施14%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2250g/hm2等,当刺槐幼苗高达到60cm左右时即可开始施药,每隔21d左右施1次,一直持续到8月底。
2.4.4 病虫害防治 刺槐幼苗期间容易发生一些病虫害,如蚜虫、立枯病等,要及时开展防治。当田间出现立枯病时,可选择50%左右的代森铵400倍液等对准病部进行喷施,灭菌保苗效果较好;当田间出现蚜虫为害时,可选择55%马拉硫磷乳油、45%甲基对硫磷乳油、30%亚胺硫磷等配合而成的2000倍稀释液进行防治,也可选择25%戊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5 起苗运输 幼苗高达到45cm、地径超过5mm时即符合出圃造林标准,可选择适宜时间进行起苗。用于秋季造林的刺槐苗,可在每年10月左右进行起苗;用于春季造林的刺槐苗,可在每年刺槐植株萌根之前进行起苗。起苗前3d左右灌透水1次,确保土壤松软,以减少起苗时对刺槐根系造成的损伤。起苗后结合苗木长势,将一些侧枝剪除掉,保留一定高度的主干;结合苗木规格进行分级,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包装,一般每捆包30或50株刺槐幼苗;包扎好后用保湿效果较好的塑料袋包裹好根系,以免运输过程中根系发生损伤或水分散失过快而导致死亡等现象;运输过程要轻缓,尽量减少对苗木的损伤[5]。若起苗后无法及时运走或及时造林,一定要采取假植措施,以确保幼苗根系的活力、提高栽植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李永明.永和县刺槐育苗与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2017(2):20-21.
[2]金春香,金铎.中国北方地区刺槐种子育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1):86-88.
[3]许春桥.刺槐播種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0(6):49.
[4]石磊.刺槐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6):60-61.
[5]赵廷成.刍议辽西地区刺槐育苗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8(21):76-77.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