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堂表现性评价探索

2020-10-26 02:31杨茂华
教师·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口语交际低年级

杨茂华

摘 要:文章聚焦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梳理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路径,形成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量表,旨在解决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怎么评价”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低年级;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53-02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社会交往的需求,利用较为合理的肢体语言和连贯的有声语言来表达诉求、传递情感的一种互动过程。表现性评价是教师在各种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特定的问题情境,经过分析、解释,根据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口语交际与表现性评价匹配度高。两者都指向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完成指向关键能力的任务,从而解决问题。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搭建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表现性评价体系呢?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确定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堂表现性评价的路径

下面以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为例,介绍与梳理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分析交际话题

“用多大的声音”是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次口语交际。教材呈现了三个情境:在图书馆询问座位,在办公室向教师报告捡到了物品,在教室里讲故事。三个情境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通过情境再现,学生知道要根据场合选择音量,形成一定的场合意识、对象意识。

(二)分析学生水平

在本次口语交际之前,学生经过前两次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的学习,已经知道交际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注意听别人说话;说话时声音要响亮。本次口语交际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交际要求: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要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音量,这有一定的难度。

(三)确定交际目标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次交际目标:学习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音量说话,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教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合作演一演,知道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四)设计表现性任务单

口语交际重在“交际”,须在逼近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多次创设情境,设计表现性任务,有场合相同但是音量不同的表现性任务。比如,上课时,你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该用多大的声音?课上小组讨论时,你要说给组员听,该用多大的声音?在售票窗口,你想买一张票,该用多大的声音?在地铁上,你想和妈妈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该用多大的声音?学生在接近生活的情境中进行辨析,逐渐知道要根据场合选择恰当的音量。

(五)设计评价量表

在多个真实、适切的交际情境中,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感知不同情境中说话音量的不同。在这些情境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可以借助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口语交际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评价量表的一级指标可以包含“倾听、表达、应对”三个能力维度,二级指标可以包含“倾听的内容、神情、态度、动作”“表达时的非语言和语言”,量表等级可以包含“A、B、C”三个能力水平,评价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家长。

二、开发口语交际课堂表现性评价的内容梳理

(一)聚焦教材,梳理内容脉络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低年级部编版教材共安排了16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每次口语交际都有一定的训练目标、交际话题、交际功能。教学目标和交际功能方面呈螺旋上升。首先,话题的选择从较生活化向主题较突显转变。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兔运南瓜”和二年级上册的“看图讲故事”,同样都是讲故事,“看图讲故事”无论是内容的设置、情节的安排,还是隐含的意味、思维的提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听”和“说”的能力在有序地提升。学生从“能听”到“会听”,从“敢说”到“能说”。口语交际目标要素的设定遵循着由易到难的梯度发展,稳步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拓展内容,丰富交际空间

1.用好教材,拓宽交际时空

16次口语交际专项训练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的教学停止了。教师还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架构起合乎学生需要的、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交际情境。

比如,在教学《影子》一文中的“前、后、左、右”4个生字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从4个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自主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补充、指引。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学生发现生字背后蕴藏的小秘密,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回答,会尝试补充其他人的回答。

又如,《四季》第一小节的教学,以看似简单的“问答”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在一问一答中,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有了互动交际的过程。因为不同同学的问答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回答的学生能根据同学的提问进行回答,而不是简单的课文内容重复。

2.丰富交际平台,提升交际能力

(1)加强课内外阅读。一年级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中都有“和大人一起读”的要求,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2次“快乐读书吧”,这两个版块的内容,趣味性强,题材丰富。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还可以利用亲子阅读的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利用教材,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2)链接校园活动。结合校园活动的开展,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校园辩论赛和秋季丰收节中,我们创设了“谁的嘴巴巧”这一情境;在十岁生日感恩故事分享会中,我们创设了“谁的耳朵灵”这一情境,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恩故事,其他同学听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将口语交际融在活动中、生活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學生的交际意识更强,交际表现更加真实。

无论是专题口语交际还是阅读教学内容,都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语言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要有参与意识,养成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三、制作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表现性评价等级量表

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表现性评价等级量表,能够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测评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力水平。当我们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某一能力做出不同程度评定时,需要运用等级量表进行量化。

等级量表能将判断的口语交际水平或者学生的表现达成度转化为具体的等第。教师可以提前对等级量表中各个等级的表现或者特征加以描述,让表现性评价等级的标准变得更加清晰,再根据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中的表现状况,在对应的等级上进行标注。当然,评价的主体可以多元化,评价量表能帮助不同评价主体掌握评价的方向,了解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整体表现。

合理的评分标准和准则是避免主观性评分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表现性评价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能让“评价什么”“怎么评价”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费琳琳.小学低年级“情境式”口语交际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7):28-29.

[2]胡月忠.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与指导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6(9):394.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口语交际低年级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