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王树声教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用药经验

2020-10-26 12:55翁湘涛王树声古炽明李思逸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组方杜仲肾气

翁湘涛, 王树声, 古炽明, 李思逸, 甘 澍

尿石症是泌尿系疾病常见的病种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三大高发地区之一,尤其在岭南地区,其发病率已高达5%~10%[1-2]。上尿路结石西医首选手术方式治疗,但有研究表明,尿石症患者治愈后若不做任何治疗与处理,其10年和15年复发率高达50%和75%,终生复发率仍可高达30% 以上[3-4]。

尿石症在中医属于“石淋”、“砂淋”的范畴,如《金匮要略心典》中记载:“淋病有数证,小便如粟状者,即石淋也……。”尿石症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医认为,肾虚膀胱热是其总属病机。王树声教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医三十余年,长期致力于尿石症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对于尿石症的中医分期论证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然而,目前对于王教授的经验总结仅见于少数文献报道,研究深度不足,缺乏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首次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王教授治疗尿石症的有效处方进行数据整理和深度分析,并取得初步成果,为尿石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王树声教授诊治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治验处方304首。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5],中医症候分类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协会2008年制定的《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6]。

1.3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的年龄15~65岁;(2)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3)原发性疾病,结石的最大直径0.5~1 cm。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2)伴随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泌尿系疾病引起小便不适的患者;(3)长期服用其他钙通道阻滞剂或非甾体类、硝酸甘油类药物者;(4)缺乏完整的中医四诊信息等病案资料。

1.4 资料录入 将符合要求的医案进行信息标准化预处理后,将上述处方录入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TCMIPS v2.5)的“临床采集”模块。数据录入由两位研究者进行录入后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5 数据规范化处理 对原始病历资料中的个别错别字、口语化医学术语进行修正。参考《中药学》[7]及2015年版《中国药典》[8]对中药名进行统一。比如熟附片规范为附子、广金钱草规范为金钱草等。

1.6 数据分析 采用TCMIPS V2.5版的统计报表系统对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所纳入的方剂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主要包括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层次熵聚类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首次筛选共获得处方373张,进行二次筛查后剔除同一病人,同一治疗时间段内重复或高度相似的处方,最后共获得304张有效处方。

2.1 证型分布统计 对304张处方的中医证型诊断进行分类,结果如下,肾气亏虚证共115次(37.83%),肾阴亏虚证86次(28.29%),湿热下注证59次(19.41%),气滞血瘀证44次(14.47%)。

2.2 药物频次统计 采用TCMIPS v2.5中“数据分析”板块的药物频次统计功能,对所纳入304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共涉及97味中药,累计药物频次为4715次,每张处方平均中药均数为15.5。根据药物使用频次进行排序,频次大于50的药物共32味,其中频次较高依次是牛膝、黄芪、金钱草、甘草、鸡内金、杜仲等。详见表1。

表1 出现频次≥50次的药物

2.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对所纳入处方的药物性味和归经进行分析,其中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等中药使用频次较多;五味以甘、苦味的中药使用频次较多。药物归经方面,以入肝、肾、脾三经的药物为主,膀胱、肺、胃、心四经的药物次之。四大证型药物归经分别以入脾肾经、肝肾经、肝与膀胱经和肝脾经为主。详见表2~4。

表2 药物性味分布

表3 药物归经分布

表4 各证型用药特点

2.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TCMIPS v2.5中“数据分析”板块的组方规律功能,设置支持个数为150,置信度为0.95,分析药物间的关联性。初始获得46个常用药对组合,人工剔除包含甘草的组合后,最终获得30个药对组合和25个核心组合,共包含9味中药,分别是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黄芪、杜仲、威灵仙、牛膝、泽泻和茯苓。详见表5、表6和图1。

表5 方剂中出现频次≥150次以上的药物组合

表6 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150,置信度≥0.95)

图1 用药关联网络展示

2.5 熵聚类分析 采用TCMIPS v2.5 中“数据分析”板块的新方分析功能,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313对有关联度的药对,关联系数>0.03的药对共36对(甘草除外)。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基础上,演化出9个新方组合。详见表7和图2。

表7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图2 新处方网络示意图

3 讨论

3.1 病因病机 肾为水脏,主津液,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则蒸腾作用失常,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能升清降浊,留滞下焦,日久化热,煎熬水液,炼液成石。湿热久蕴下焦最易耗伤阴津,损伤脾肾阳气,进而影响体内水液运化转输、蒸腾气化无序,虚热煎灼尿液,损伤络脉,致湿热、瘀血、气滞混杂交结成浊毒,停留下焦。王教授也认为,肾虚为本、浊毒留恋是当代尿石症的主要病因病机[9],治疗上提倡采用通淋固本法,构建补气、养阴、温阳、清热、祛湿、活血、行气等“七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通过证型的分布情况和药物归经特点来看,尿石症患者多有肾气不足和肾阴亏虚。王教授认为,尿石症的发病除了与高嘌呤、高脂肪等偏倚饮食结构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10],还与个人的体质关系密切。其团队采用中医体质研究证实,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等体质是结石易感人群[11-12]。

3.2 性味归经 从药性统计看,以寒性药、温平药和平性药使用频率最高;从药味统计看,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体现王教授用药以寒温并用、平补平泻类药物为主。王教授认为,尿石症的病机多虚实夹杂,正气损耗为本,浊邪滞留为标,治疗上应审时度势,攻补有度,才能因势利导,使浊邪降而正气不伤,结石自除。肾气亏虚者,当以辛甘平补为主,佐以甘寒轻泻湿热;肾阴不足者,当以咸寒滋阴降火为主,注重甘温补气;湿热下注者,当以苦寒泄热为主,辅以甘咸坚阴;气滞血瘀者,当以新开苦降为主,佐以酸甘收敛正气。

从药物归经统计看,肝、肾、脾经位居前三。王教授认为,尿石症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临证用药当注重调肝健脾。一是调肝,自古有肝肾同源之说,两者藏泄互用,同源互化,肾阴不足者,当肝肾同补。肝脏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肝经环绕阴器,肝经湿热则易下注膀胱,当气滞或湿热为主时,当调肝气以驱邪外出。二是健脾,脾和肾为先后天之本,生理上脾得肾气温煦则健,肾得脾精濡养则盛,功能上脾主运化水液,肾主司二便,尿液的生成有赖于脾气的运输功能和肾气的气化功能。因此,当肾气不足时,健脾亦能补肾,驱邪而不伤正。

3.3 用药分析 从药物频次统计看,超过100频次的药物有11味,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包括牛膝(254次)、黄芪(243次)、杜仲(211次)、泽泻(199次)、茯苓(161次)、生地黄(138次)、丹参(114次)。常用的药物模式包括杜仲→黄芪,茯苓→泽泻,玄参→生地黄,猪苓→生地黄,丹参→牛膝等王教授根据淋证肾虚膀胱热的总属病机,提倡通淋排石的同时要时刻顾护正气,用药上以平补为主,防止浊邪留恋[13]。从药物的功效看,所用补益药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甘温平补益气以扶正,如《脾胃论》曰:“脾气不升则九窍不利”。气虚无力是结石滞留的主要原因,脾肾之气足,津液输布有序,气化得利,才能推石外出[14]。在药物上善用黄芪和杜仲补益脾肾之气,黄芪性甘平,补中益气兼利小便,具有健脾运气而不燥,养胃滋阴而不润的特性;杜仲性甘温,能补肝肾、强筋骨,《本草汇言》记载:“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同时,气虚者补气而不忘行气,多用白术、陈皮等健脾理气,气滞者用枳壳、柴胡等疏肝理气。

二是甘淡利水渗湿保真阴,尿液是载石外出的主要载体,尿路下焦浊邪外出的重要通道。湿邪最易与热邪、瘀血等胶着,导致病程缠绵难愈,化湿利水是治疗石淋的又一重要治则。王教授临证用药上喜用泽泻、茯苓等药,泽泻性甘淡寒,《药性赋》认为泽泻能利水渗湿,泻相火而保真阴;茯苓性甘淡平,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能利水健脾而不伤正气。阴虚火旺者,用猪苓、黄柏以泻火坚阴,肾阴亏虚者,用生地、玄参填补肾水真阴,并佐以黄芪、杜仲等益气,取阳生阴长之意。

三是治血而不耗血,石淋湿热蕴藉下焦易损伤络脉,病程日久,局部瘀血留滞,临床当重视治血[15]。王教授认为,治血当以养血凉血为主,活血为辅,擅用生地和丹参。生地黄,性甘苦寒,善清热凉血,又能补肾水真阴之不足;丹参,性苦微寒,能凉血消痈,善降而行血,治疗下焦血热滞留者,又能益气养血,古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血瘀者常伴气机不畅,轻者常用药对黄芪和牛膝,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并能引邪下行;重者用乌药、当归、桃仁等行气祛瘀。

3.4 熵聚类分析 通过无监督的熵聚类分析后,可获得王教授治疗尿石症的9首新方,与层次分析中各组所得新方进行比较后归类分析。组方1、6、9可用于肾气亏虚证;组方2、5可用于肾阴亏虚证;组方3、4、7、8可用于湿热下注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组方1主要功效是温阳利水,兼清热,主要用于脾肾阳虚,兼有湿热或湿浊留置下焦日久,郁热于内。组方6和9较为相似,功效着重健脾益气,佐以清热化湿,适用于微创术后患者或脾虚湿热者。组方2和5主要功效都是滋阴降火,组方2利水渗湿力强又能温肾阳,适用于阴虚湿热或阴阳两虚兼有下焦热象者,而组方5滋阴之力最强,配伍柴胡以疏肝行气,适合阴虚兼有气滞者。组方3、7、8较为相似,都以清热利湿药配伍补益药,重祛邪、护正气,适用于辨证为下焦湿热的体虚者;组方4均以清热药,其性寒凉,适用于下焦湿热较重,症状典型者,临床上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王树声教授治疗尿石症的临证经验,较为准确地分析其用药规律。临床中医治疗尿石症时,用药的关键在于“扶正固本”的把握和“祛邪通淋”的权衡,本文为王教授“益气固本、清热通淋”的尿石症中医治疗理论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组方杜仲肾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高血压组方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
略阳杜仲
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