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啸天
桡骨远端骨折占临床急诊骨折的近1/6,其为上肢骨折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与桡骨远端相距2~3 cm的密松质骨交界处,通常因外界高能量的刺激及机体发生骨质疏松致使完整的桡骨关节面遭受损伤,使得桡骨远端关节之间的平衡发生破坏而导致骨折[1-2]。目前,临床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优先选取的治疗方案是夹板外固定法,其优势是成本低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等,但其也存在易再次移位、关节康复所需时间长及疗程长等缺点[3-4]。我院普外科将中药制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外固定术后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在缩短愈合时间、腕关节后期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及改善患肢肿胀与凝血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术后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术后行常规性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28例)和常规组(术后行常规性治疗,2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0~65(42.69±13.08)岁,男16例,女12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例,骨折原因高空坠伤2例、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12例及其他4例,受伤至外固定术时间6~24(17.57±5.88)h;常规组患者年龄20~65(43.12±12.95)岁,男15例,女13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2例,骨折原因高空坠伤3例、摔伤9例、交通事故伤13例及其他3例,受伤至外固定术时间8~23(16.99±5.76) h。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本病的诊断标准[5];(2)年龄20~65岁;(3)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的,且未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及肌腱;(4)骨折前患肢掌指与腕关节功能均正常;(5)本研究所行的一切治疗方案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且患者家属均在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陈旧性或病理性(如骨肿瘤或感染等所致)的桡骨骨折;(2)近期或正在服用对骨代谢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或雌激素,及有活血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3)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处周围的血管神经、肌腱损伤较为严重;(4)桡骨骨折前腕关节的活动能力明显受限;(5)家属不接受医务人员所推荐的治疗方案及后期失访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并使用夹板以外固定。具体复位及外固定步骤为:(1)常规手法复位前,可服用适当剂量的止痛剂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2)复位时,患者体位为平卧位或端坐位,肘关节屈曲成90°,在X线机的协助下,术者与助手配合徒手牵拉患肢,使其长度恢复成正常解剖长度,接着通过推拿、挤压与折顶等复位的操作手法使得小骨快回归正常解剖位置,最终达到临床放射学骨折复位的标准;(3)复位结束后,患者体位保持不变,用4块夹板对前臂进行外固定,背侧与桡侧的两块夹板应略微超过腕关节的位置,以利于康复,固定好后使用绷带进行缠绕式捆扎,注意观察手指末端的颜色与询问患者的情况,以判断捆扎的松紧;(4)外固定术后服用600 mg的钙尔奇D片(国药准字:H10950029,惠氏制药有限公司),1次/d。
在常规组外固定术治疗与术后对症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的0.15 mL/kg丹参川芎嗪中药制剂(国药准字:H52020959,吉林四厂制药公司)+250 mL 0.9%生理盐水(国药准字:H13022576,河北天成药业股份公司),静脉滴注,1次/d,使用时间为术前1天至术后2周。两组患者均需在外固定术后1、2、3及6个月复查桡骨X线片,拆除夹板后患者还需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1)肿胀指数[6]: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以对骨折处治疗前后的肿胀程度进行评分,3分表明骨折处严重肿胀,2分表明骨折处中度肿胀,1分表明骨折处轻度肿胀,0分表明骨折处无肿胀。(2)血清凝血各项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国药准字H2400105,安徽伊普诺康生物工程公司)及FIB检测试剂盒(国药准字H2400231,安徽伊普诺康生物工程公司)检测D-二聚体及FIB水平,检测方法均为免疫比浊法。(3)DASH评分[7]:以评定患者骨折处功能的恢复情况,其得分越低则表明后期恢复越好。(4)骨折影像愈合时间:患者桡骨X线片显示骨折线处有连续骨小梁通过或骨折线完全消失,此时即是骨折影像愈合的时间。(5)Mayo评分[8]:对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判,包含疼痛、功能状态、与健侧对比的活动范围、患者活动范围与患肢握力(与健侧相比)五项,每项25分,≤60分为差,61~80为可,81~90为良,91~100为优。(6)记录各组并发症发生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肿胀指数及血清凝血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肢肿胀指数、血清D-二聚体及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指数、血清D-二聚体及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胀指数及血清凝血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骨折恢复情况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的DASH评分及骨折影像愈合时间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恢复情况相关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29%,高于常规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是极为常见的骨折种类,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得当会给患者后期康复及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通常临床治疗多选取复位后夹板外固定,其不仅治疗成本低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且牢固稳定以及可塑性较好,能够较好的维持腕关节面的掌倾角与尺倾角,但因其固定时间较长,使得骨折患者早期易发生腕部肿胀而对周围皮肤造成挤压,晚期易引起腕关节的僵硬[9-10]。因此,临床上寻找有效缩短骨折患者夹板外固定时间,进而以缓解患肢的肿胀程度,引起更多医者的重视。
中医将桡骨远端骨折称之为“骨折病”,认为外伤所致的骨折可引起脉络局部损伤,瘀血阻滞经络导致不通则痛,由此而产生骨折处肿胀疼痛等不适。骨折愈合过程大致分为血肿机化、原始骨痂形成与骨痂塑形改造三个时期[11]。骨折早期,主要因局部出血引起瘀血阻滞,致使正常微循环过程被破坏,引起骨折处出现肿痛,患肢腕关节正常的活动受到限制,此时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的中药,不仅可使骨折局部的充血水肿症状得到改善,还能使骨折处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以促使骨折的愈合[12]。同时,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等优势,使其较易被患者所接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临床常用的中药制剂,丹参素与盐酸川芎嗪为其主要的化学组成成分。丹参素属于酚性芳香酸类化合物,为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物中的一种,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改变血流变、改善血液循环及加速溶解纤维蛋白等作用[13-14]。盐酸川芎嗪属于酰胺类生物碱,从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总生物碱中分离而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扩血管、抗氧化及抗血小板聚集与预防血栓等功效[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肢肿胀指数、血清D-二聚体与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常规组DASH评分与骨折影像愈合所需时间均高于研究组,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优良率研究组(89.29%)高于常规组(64.29%),研究组浅表感染、腕管综合征、慢性疼痛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肢肿胀的程度,以利于早期进行患肢的功能训练,进而对后期关节功能的康复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改善骨折处的血液循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中药制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术的患者,不仅具有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缩短影像愈合时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而且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各种可能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