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宏
家鸡再机灵,和野生的比,也会相形见绌。小兴安岭密林中有种聪明的鸟,叫榛鸡(亦称飞龙),就善于运用智慧与天敌斗智。
榛鸡体态丰满,肉质细腻洁白,味道鲜美,是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垂涎的对象。成年榛鸡约一斤左右,因此也俗称沙半鸡(意为家鸡的一半)。榛鸡在飞行时,特別是刚起飞的瞬间,翅膀发出扑楞楞的响声尤为明显。榛鸡春季草木萌发时抱窝育雏,成活率极高,每窝至少可成活15~20只。
在森林里,危险总会悄然而至。当那些饥肠辘辘的狐狸、山猫、猞猁、黄鼬或狗獾等动物接近幼鸟隐蔽处附近时,意识到危险的榛鸡妈妈便会在窝旁林地上拼命拍打翅膀,故意弄出较大响声,将一只翅膀耷拉在地,极不规则向前扑腾,佯装受伤模样,当敌人发现这唾手可得的美味猛扑过去时,榛鸡便会适时迅疾向前飞出十几米,然后再故伎重演,直到将对方引离幼鸟后才飞到树上,左右晃着脑袋,鸣叫着嘲讽树下的追逐者……
冬季大雪覆盖森林后,食物开始匮乏,许多动物都饥肠辘辘地四处寻觅食物,榛鸡们除晨昏到枫桦的树冠或老头桦的枝头进食树籽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钻入厚厚的雪中,利用天然的大棉被遮风御寒,隐蔽自己,防止天敌袭击。
它们并不直接往雪里钻,那样极易给捕食者在雪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迹,而是选择在密林中飞行时瞄准雪厚的地方,然后一个俯冲扎进厚雪里,入口顷刻被塌陷的雪掩埋得严丝合缝,即使猎人或猎狗行至近前也不易看出破绽,以为雪地上那块痕迹是树冠上被风吹落掉下的雪块印。榛鸡在雪中每隔几米钻出一个不易被发现的蛋黄般大的小孔,便于透气和探头向周围窥视,有的在雪中钻行十几米,留下许许多多挂着白霜的小孔。
榛鸡在雪下温暖且安全,大风吹不透,严寒冻不着,还可随时刨捡地皮上的草籽果腹充饥;遇到有动物经过,在寂静的雪下会听得特别清楚,一旦危险临近,能够迅速飞上树,待危险过后再重新钻入雪中。凭着这种本领,聪明的榛鸡轻而易举地度过了小兴安岭的漫长冬季。
(孤山夜雨摘自《牛城晚报》2020年7月13日/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