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滨燕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凤都镇农业服务中心 352253)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凤都镇地处海拔500~850 m的山区,全镇耕地总面积为1 688 hm2,其中水田面积为1 245 hm2,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近年来,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凤都镇市面上销售的水稻种子品种繁多,农户难以判断并选择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水稻品种,品种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全镇水稻平均产量一直不高。为此,2019年凤都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了优质稻新品种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凤都镇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设在凤都镇桃源村具有代表性的一农户责任田内进行。供试田块海拔500 m,试验田为稻作后的冬闲田,土壤为灰黄质壤土,土壤肥力中上,地力均匀,排灌方便,试验田总面积为840 m2。
供试优质稻品种共9个,均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且在凤都镇进行种植,分别为“甬优9号”“甬优17号”“中浙优8号”“华浙优71”“野香优866”“野香优6863”“晶两优1377”“韵两优332”“丰两优4号”,以“丰两优4号”为对照(CK)。
试验设1个优质稻品种为1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3.32 m2,小区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种植水稻252丛。
参试品种统一于5月4日播种,秧田施足基肥,筛细优质农家肥盖种,并用薄膜覆盖至秧苗生长到第3叶完整期,3叶期后灌薄水到畦面,施断奶肥,并进行秧田病虫害防治,以培育湿润壮秧;6月1日移栽,插植规格为23.0 cm×23.0 cm,每丛插2粒谷的带蘖苗;大田每667 m2施N 13.8 kg、P2O57.5 kg、K2O 12.3 kg,N∶P∶K=1∶0.54∶0.89;大田治虫不治病,分别于6月16日、7月5日、7月27日、8月10日、9月2日共施药5次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其他田间栽培管理措施按略高于当地习惯的标准进行[1]。
田间调查各优质稻品种的基本苗数、最高分蘖苗数、有效穗数,以及苗期叶瘟、后期穗颈瘟的发生情况。成熟时,在每个品种的第Ⅰ和第Ⅲ重复各随机取样5丛进行考种,各小区实行单收、单打、单晒,计算小区产量,并将考种的5丛样品计入原小区产量,并采用新复极差L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
由表1可知,参试9个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34~149 d之间。其中,“晶两优1377”的全生育期最短,为134 d,比对照短2 d;“甬优9号”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49 d,比对照长13 d;其余6个品种的全生育期分别比对照长2~11 d。
由表2可知,参试9个品种的株高在110.1~137.2 cm之间,其中,“野香优866”的植株最高,“晶两优1377”的植株最矮;参试9个品种的穗长在24.5~27.3 cm之间,其中,“甬优17号”的穗最长,“华浙优71”的穗最短。
表1 9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转色情况及抗病性
2.3.1 有效穗数
由表2可知,参试9个品种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在12.35万~14.86万穗之间。其中,“中浙优8号”“晶两优1377”“华浙优71”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分别为14.86万、14.75万、14.34万穗,分别比对照多2.51万、2.40万、1.99万穗;其余品种的有效穗数比对照多0.79万~1.54万穗。
2.3.2 每穗粒数
由表2可知,参试9个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在191.50~238.49粒之间,其中,“甬优17号”的每穗总粒数最多,“野香优6863”的每穗总粒数最少;参试9个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在170.56~203.20粒之间,其中,“甬优17号”的每穗实粒数最多,对照的每穗实粒数最少。
2.3.3 结实率
由表2可知,结实率最高的品种为“野香优6863”,达93.8%;结实率在90.1~93.2%之间的品种有“晶两优1377”“甬优9号”“韵两优332”“野香优866”4个品种;其余4个品种的结实率在85.0%~86.3%之间。
2.3.4 千粒重
由表2可知,“甬优9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7.6 g;“晶两优1377”“韵两优332”的千粒重相对偏低,分别为22.8、24.8 g;其余6个品种的千粒重在25.2~27.0 g之间。
表2 9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
表3 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除对照外的8个参试品种的每667 m2产量在569.5~685.5 kg之间,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甬优9号”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8.61%,与其他所有参试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甬优17号”的产量次之,比对照增产23.4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与“中浙优8号”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较“华浙优71”“韵两优332”“野香优866”“野香优6863”“晶两优1377”且均达极显著水平;“中浙优8号”“华浙优71”的产量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分别比对照增产20.64%和15.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这两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韵两优332”“野香优866”“野香优6863”“晶两优1377”四个品种比对照增产6.85%~12.8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由表4可知,品种间F值为26.30>F0.01,表明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区组间F值为0.70 表4 产量方差分析 据田间调查,参试9个品种的苗期均未有叶瘟病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甬优9号”“中浙优8号”“韵两优332”“野香优866”“野香优6863”5个品种对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的综合抗性强,其余4个品种的穗颈瘟发生均在3级左右,表现为发病相对较轻,抗性较好。 该品种每667 m2产量为685.5 kg,居参试品种第1名,比“丰两优4号”(CK)增产28.61%,达极显著水平;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强,有效穗数较多,成穗率高,叶姿直,熟期转色好,后熟期长,适应性强,不早衰,全生育期为149 d,比“丰两优4号”(CK)长13 d,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稻瘟病性强,稻曲病偶见发生,可在凤都镇作为主推优质稻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该品种每667 m2产量为658.0 kg,居参试品种第2名,比“丰两优4号”(CK)增产23.45%,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为147 d,比“丰两优4号”(CK)长11 d,群体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有效穗数较多,成穗率高,功能叶较长,叶姿直,熟期转色好,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较高,适应性广,穗颈瘟发生级数为3级,且轻感稻曲病,可在向阳性好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推广种植。 该品种每667 m2产量为643.0 kg,居参试品种第3名,比“丰两优4号”(CK)增产20.64%,达极显著水平;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多,株高适宜,叶姿挺直,穗长、粒多,结实率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全生育期为142 d,比“丰两优4号”(CK)长6 d,可选择在土壤肥力中上、保肥能力强且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优质稻推广种植。 该品种每667 m2产量为617.0 kg,居参试品种第4名,比“丰两优4号”(CK)增产15.76%,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为140 d,比“丰两优4号”(CK)长4 d,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多,成穗率高,叶色浓绿,叶姿挺直呈瓦状,株型适中,穗粒结构较紧密,结实率较高,千粒重高,耐肥、抗倒,抗性中等。该品种增产潜力较大,应用前景较好,在高产栽培时宜适当控制秧龄,并配套应用科学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 该品种每667 m2产量为601.5 kg,居参试品种第5名,比“丰两优4号”(CK)增产12.85%,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为138 d,比“丰两优4号”(CK)长2 d,田间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3.25万穗,穗长为26.4 cm,每穗总粒数为210.27粒,结实率为92.1%,千粒重为24.8 g,耐肥、抗病、抗倒,在山区栽培应注意选择环境条件好、土壤肥力高的平坦田块种植。 这两个品种的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94.5、587.5 kg,分别居参试品种第6、第7名,分别比“丰两优4号”(CK)增产11.54%、10.23%,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比“丰两优4号”(CK)长4~5 d,群体整齐,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叶姿挺直呈瓦状,叶色浓绿,有效穗数多,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在山区栽培可作为优质稻主推组合进行推广种植。 该品种每667 m2产量为569.5 kg,居参试品种第8名,比“丰两优4号”(CK)增产6.85%,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为134 d,比“丰两优4号”(CK)短2 d,生育期明显偏短,熟期转色中等,分蘖力强,株型偏松,株高偏矮,穗较长,着粒稀,结实率高,千粒重偏低,稻瘟病抗性较强,但该品种受山区田块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和凤都镇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局限性大,农户难以接受,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3]。2.5 抗病性
3 品种综述
3.1 甬优9号
3.2 甬优17号
3.3 中浙优8号
3.4 华浙优71
3.5 韵两优332
3.6 野香优866、野香优6863
3.7 晶两优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