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柔软的“安全毯”

2020-10-23 09:13徐婧英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帽子不安全感陪伴

徐婧英

1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向我咨询:她女儿快两岁了,到哪都要拿着她那带耳朵的小帽子,帽子已经又旧又破,但是孩子一定要抱着、闻着才肯睡觉。于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恋物癖,问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恋物癖不等于依赖物品。恋物癖是一种心理障碍,一般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依赖物品,是某种物品带来满足和愉悦感,从而对这件物品产生了依赖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安全毯现象”,相当于人从高处往下跳时,地上放一块毯子,可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依赖物品来满足心理需求,对于情绪的缓冲和调节,有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别给孩子乱贴标签,依赖物品并不是必须纠正的病态行为,也不是坏习惯。

2

孩子依赖物品,常常有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6个月之后的孩子,开始有了情感依恋的需要,希望得到父母,尤其是妈妈无条件的关爱和陪伴。如果妈妈的陪伴不够,经常与孩子分离,或者对孩子的回应不及时,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如果一直持续,孩子就会从依恋妈妈、依恋人,慢慢转向依赖物,实际上,对物品的依赖,是孩子对父母之爱无法满足的一种转移和替代。

调查表明,在关系良好、夫妻恩爱,父母给予足够关注与爱的家庭,孩子依赖物品的程度较低,有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安慰物;相反,如果家庭关系混乱、冲突频繁,孩子被关注度比较低,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会更高。

仔细观察孩子的依赖物,你会发现,常常是一些比较温暖、柔软的东西,比如,小帽子、小毯子等等,有这些物品在身边,孩子焦虑、烦躁的心能稍稍得到一些缓解。因此,我们不但不该说这是个坏习惯,还应该借助这件事,反思对孩子的陪伴是否足够,以致让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

第二,依赖物是孩子走向独立的一个标志。

孩子1岁之后,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各自独立的人,慢慢有了自我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会让孩子感到不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依赖物品是一个过渡性的客体,相对于父母这样的重要客体来说,孩子把从对人的依赖转向对物的依赖,是个心理逐渐适应的过程,因此,依赖物品是孩子走向长大的一种标志。

3

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依赖物品,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一定不要过分制止或干涉孩子依赖物品的行为。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加重不安全感,依赖物品的时间延长。

其次,要多陪伴孩子。孩子3岁前,最好让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要多抱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多和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让孩子确认父母在自己需要时,会第一时间出现,让孩子有确认感和满足感,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亲子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充足后,会慢慢脱离物品,不再依赖物品。

如果父母的陪伴足够,孩子的安全感也比较充足的话,可以试着运用孩子的“泛灵心理”,引导孩子慢慢离开依赖物。

比如,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小帽子要在家里待着,不想出去了。”“宝宝和小朋友玩,小帽子要睡觉了。”“现在是夏天,小帽子冬天才出来和你玩吧。”

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特点的、有趣好玩的说法,讓孩子既能开心接受,也慢慢脱离依赖物。

另外,我想提醒父母的是,在孩子成长中,父母不要太过焦虑,孩子的一点举动就无限放大,时刻处于担心中,这种“不安的爱”会束缚孩子,让孩子成长得不自由。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小帽子不安全感陪伴
本期导读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大帽子,小帽子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
在不安全感和诸多漏洞之间养生谜中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秋游去
小帽子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