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果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平台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存在。人们通过微信网络聊天、传输资料,通过微博看新闻聊八卦,通过小红书分享爱用品结识同好……
在社交网络的世界里,无论是大家熟知的公众艺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个人空间、个人媒体,在这个空间内自由发挥,对外制造、传播信息,同时也通过个人的网络社交关系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
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网民网络交往习惯的建立,渐渐地,我们也变得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社交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也开始影响当下网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交网络拉近彼此距离
提起互联网如今的影响力,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深有感触。
纵观历史,报纸、收音机和电视的诞生都曾为新闻传播带来革新,但这些也只是单向传播,人们通常只能被动接受。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社交网络的发展令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向传播。通过网络,用户社交圈子可以不断扩大,无形中使信息得到更快捷、更大范围的传播。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不断被互联网改变,电商、移动支付、外卖、短视频……一个个服务、消费、社交等领域的创新便捷了生活,拓展了空间。
其中,社交网络对如今忙于生计的人们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来认识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生活圈,成为越来越重要和便捷的存在。
2020年8月,南方都市报联合社交平台探探发布了《2020独居青年生活洞察报告》。该报告针对目前当代独居青年的独居原因、生活现状、社交形态、未来计划等多方面发起调研。在关于“通过何种方式结交新朋友”的调查中,高达64.83%的被调研用户选择通过社交软件来结交新朋友。对大多数独居青年而言,通过探探这样的社交软件来寻找具有同好的朋友,已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线上交友,与线下朋友聚会等途径带来的社交价值并无明显差异。
社交网络吸引着众多兴趣相投的陌生人成为朋友结成圈子,也衍生出更多的流量和机会,为业界和创业者提供着源源不绝的新机遇。不但实现了线下生活转移到线上,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
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598万。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2月我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9.73亿,安装渗透率88.5%。从行业概况、细分子领域、社交中的电商、不同年龄用户社交差异、用户画像等角度全面呈现社交網络行业的发展趋势。2019年2月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9.73亿,总体趋势稳定,但细分行业依然在快速增长。
2019年,除了传统社交平台微信、短视频平台依然受青睐之外,越来越多新的社交类APP也在不断上线。从“多闪”“聊天宝”等产品的面世,再到阿里巴巴、百度、新浪、搜狐等上线“新”社交产品,腾讯也加码社交领域的布局,在短视频社交、语音社交、虚拟人物社交、恋爱交友社交、校园社交等细分领域推出多款社交新品,让更多的人有更多选择。
可以看出,在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存在,已经全面覆盖网民的社交、娱乐、支付、资讯等生活。
借助于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力量,人们日常联系的范围正在扩大,工作、生活与情感的表达与联系方式急剧变化。
社交网络克服了以往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话题和自己所关心的对象同时进行交流。
大学生黄林表示,社交网络让自己有了很多的变化。平时在学习劳累的时候,黄林会通过看看微博、刷刷抖音来舒缓压力,通过这些社交网络,分享各类音乐、书籍、搞笑视频,还可以了解新闻时事等,给她在学习生活中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便利。
也因为社交网络,黄林关注了很多兴趣相投的博主,有些甚至慢慢地发展成了朋友,让本来有些内向的她,交上了新的朋友。“虽然很多人会觉得总上网会玩物丧志,但其实,只要注意适度,微博啊抖音之类的社交网络也帮助我成长了不少。”
可以看出,社交网络为人们带来的诸多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扩大了交友圈,使彼此的交流更便捷,感情沟通更顺畅;帮助人们舒缓压力,满足娱乐需求;利于获取、分享信息资源等。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猎取信息、展现自我、营销推广、商业活动的重要渠道。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丰表示,社交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让人随时随地彼此连接,已经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涉及广泛的社交网络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者更多的是年轻一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如今,社交网络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使用社交网络,社交网络面向的年龄层越来越广。
早在2017年2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发布了《生活在此处——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中国各个年龄层的人的社交网络使用状况进行考察和解读。
《报告》显示,以QQ和微信为主的社交网络对老年、中年、青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赋能,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也不同,比如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缓解了中年人的职场压力和中年危机、给予青年人更多的话语权空间等。
《报告》的数据显示,浏览新闻(80.6%)、通讯交流(69.4%)、关注微信/微博资讯(62.4%)、搜索信息(61.6% )以及娱乐功能(59.9%)是5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用途,而线上支付(网购、预约等)的使用相对偏少。在社交网络上购物的生活方式在中年人群体中比较流行。
除了可以方便人们交流、满足娱乐需求等显而易见的作用,还有一些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悄悄延伸着。
和中老年用户相比,青年人则在社交网络上愿意尝试更多新的东西。《报告》里参与调查的青年人,半数以上愿意尝试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进行职业选择,其中社交网络上职业选择倾向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微商、公众号写手、电子游戏玩家,其分别对应的百分比为 30.3%、18.6%、16.8%。可见,以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起的新型就业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场。
2019年5月,微博发布2019年第一季财报,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为4.65亿,年对年增长13%达5400万,其中移动端占比94%,日活跃用户2.03亿。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社交网络积累的大量数据是重要的社会基础资源,对其科学地开发可推动解决公共健康、社会环境监测、政策制定等领域的重大社会问题。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社交网络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和沟通,使整个社会中的人联系得更为紧密,社会信息资源的利用也能得到最大化。同时通过社交网络,信息能得到更大意义上的拓展和传播,更加公开和透明。
社交网络的群组功能允许用户基于兴趣、地域、利益訴求等因素连接起来,使一些原本松散的利益群体获得聚合壮大的能力。通过影响他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意愿与直接行为,扩大社会态度的持续发酵,容易影响网民的情绪,有时甚至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在各个社交网络服务平台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十分惊人,这也使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新的信息。
比如,社交网络因为其传播特性,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唤醒人们的正义感。像腾讯的寻人平台,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构建“公益寻人链”。如此一来,寻人信息也可以实现安全快速的共享。只需使用这个链条上任何一个平台报案,整个“公益寻人链”上其他平台都将同步完整地获取报案记录的详细信息和状态。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凝聚爱心,发动起群众的力量,帮助解决贫困人民温饱的燃眉之急;通过社交网络,可以让一些不正之风不得不考虑舆论的反应,有所忌惮。
在社交网络为我们呈现的这一系列优势背后,也不乏有一些负面影响,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大。
除了社交网络容易让人沉迷于互联网之外,网络安全问题等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如今社交网络已经是现代科技中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但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会同时带来利与弊。人们能够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也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