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国辉,陈亚树,石建军,荀守奎
(1.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安徽 芜湖 241003)
人才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人才供应链管理是使用人才外部引进和企业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以合理科学的人才预估机制来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人才。其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理想的人才和恰当的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战略经营性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时代,急需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R&D、人力资源和专利发明已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最重要的资本。从根本上说,人力资源是竞争的基础,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已上升为企业战略层次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到企业一系列业务的发展。因此开展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迫切需求。
许峰[1]利用扎根理论基础,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初步构成人才供应链模型。他提出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式包括灵活式人才盘点、零时差式人才补给、动态短期的人才规划和回报率最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徐金河[2]以供应链理论基础构建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型,并挖掘该模式中的投资回报率与风险的大小,提出了以学生、学校、企业单位和社会等多方面结合的防御风险体系,以便给企业输入更高质量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蔡雅萍[3]针对企业与学校共享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中存在的漏洞,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内容,提出了人才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型。孙秀芳[4]探究了高端科技企业中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给出培养模式的参考改进对策,即企业要建立通过策略引导机制的动态人力资源机制、人才流动管理机制、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李澎[5]研究了云南第十建筑有限公司,分析了对国有建筑企业相适应的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达到加速吸收人才的效果。钮小静[6]等在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大部分学者是基于某个地区或者某家公司展开研究,研究结果会存在地区间的差异,降低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公司间的参考价值。本文是基于国内按照经济划分的三个地区分类,从三个地区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将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种配备基本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型思维和能动型创业的复合型人才,将这个整体构建成人才供应链。
文章的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是基于环境客体对我国的人才主体的影响,从社会角度出发,建立了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管理模型。全球创业观察[7]提出:“创业环境条件包括了9个层面:金融业的支持、政府的政策、政府的项目、培训和教育、研究开发的转移、商业的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的国内开放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操作性、社会规范和文化。”所以本研究主要从环境切入,根据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特点,按照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同时也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文章建立了14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
通过主成分法分析,样本选取的多样性能提高分析的正确率,文章研究分别从我国A、B、C三类地区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个地域,三类地区的划分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按经济带划分[8]: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南京、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个省、区)即A类的北京、上海、南京,B类的合肥、哈尔滨、西安和C类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兰州。数据获取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地方的《统计年鉴》。 有一部分数据指标从统计年鉴中无法直接获得,可以通过间接计算年鉴数据权重加总的方法得出,权重参考专家结果比重,按照方程di*i求和得出,表二为数据采样。
表2 构建模型样本数据取样
在探究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时,要考虑多方面和多角度,选取多方面的指标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是降维处理原始数据,得到比较少、综合的新主成分评价因子来替代原有较多的评价因子,来表示原有的评价因子和成分间的关系[9]。因此文章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处理全国9个城市的人才供应链管理指标的原始数据。标准化运算处理原始样本数据,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的综合评价矩阵。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其正交化特征向量,然后得到各主成分数值。降维处理原始指标,取大于或者等于85%的综合主成分指标来代表原始评价指标代表的所有信息。最后把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看作系数,线性加权后相加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值,即为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
通过SPSS19.0软件对9个城市的原始数据使用主成分处理,得到了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下表3。为避免原始指标信息的残缺,使得处理后的结果与原始结果靠近,文章选取前两个主成分来代表指标信息。第一个主成分X1的地方创新创业经费投入特征值是10.865,其方差贡献率是77.606%;第二个主成分X2的企业创新创业经费投入特征值是2.693,其方差的贡献率是19.239%;累计方差贡献率是A=77.606%+19.239%=96.845%>85%,这两个主成分是以96.854%的精确度来表示原始指标体系的数据,从而进一步表示提取的这两个综合评价因子是合理的。
表3 各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对于选取的指标体系,有较强的共线关系。例如,专利申请数目可以表示技术的成交额。技术交易额既在于科技成果数目,也在于市场对创新成绩的认可。某些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也属于高等学校的数量。因此,选取一些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无关联因素,来测量模型里的变量之间的共线关系。计算上述14个变量组成的相关系数矩阵,详细见表4,结果显示14个变量间有多重共线关系。对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来统计和再次处理,因为样本观测数量比指标数量小一些,导致不能得到BSRTLET球形检验结果和KOM值。但是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不同,所以此样本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是合理的。文章研究的重点是选取人才供应链的主要影响因子,样本量小于指标量的现象影响不到模型的构建。论文将前两个因子记为综合评价因子,综合评价因子的特征值>1,同时代表了96.854%的样本内容。将综合评价因子数据使用最大方差法处理:即Varimax方法旋转,通过迭代处理后收敛,可以得到旋转后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详细见表5,处理得到的f1、f2是提取的主成分。
表4 相关系数矩阵
表5 旋转后的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表明X1、X2、X3、X5、X7、X8、X9、X10、X11、X13在因子f1上有较高荷载;X4、X6、X12、X14在因子f2上有较高荷载。数据经主成分分析法处理得到,原来的14个变量综合成两个综合变量,修改后的模型是:θi=μ0j+μ1jf1+μ2if2
将表5主成分权重表的数据代入上述主成分的表达式θi=μ0j+μ1jf1+μ2if2,通过excel处理得到各个主成分的得分。各指标的得分分别为Y=(1.214; 1.206; 1.283; -0.210; 0.647; -0.120;1.22;1.103;1.165;1.338;1.360;-0.376;1.406;-0.052)
模型处理得到的各指标得分数值比较大的是融资机构信息网站数量、新产品项目数、地区专利申请数量、地方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数量,其中地方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数量对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度最大。
基于上述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在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着重拓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和创新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
1.拓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地方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数量对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度最大。如果说人才是种子,那培养的硬件设施可以说是土壤。人才只有在肥沃的土壤里才更健康成长,才能使得创新创业人才循环式支持服务链更加成熟。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建设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种公共渠道、基本设施和部门,以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在某个环节脱节的现象。然而国内对此类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建立不够重视,导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结果不理想。同时企业可以建立健全人才再培训的考核机制,既要提高人才供应的质量,也要提高人才供应的数量。因此,地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人才教育的硬件设施,加大培训力度和健全考核机制,促进企业产业的发展,做好人才与培养基地的协调关系。
2.加大人才培养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投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地政府要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双创精神,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在财政政策上倾斜。例如: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和减少贷款税收利率;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地区政府中对人才的培养有的是资金投入不够,有的是缺乏完整而系统创新创业人才循环式支持服务链。这些对人才供应链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循环式支持服务链的建设,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支持。政府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的融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让地区的人才培养建立明确的长远目标,逐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
3.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国家新产品项目数、地区专利申请数量与人才的培养教育直接挂钩,因此教育机关单位和再教育机关单位都要重视结果评价,要着重培育有成果或者可能有成果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培养的效率。良好的培训方式是加快人才培育转化率的重点,普通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阶段要加快人才培养的转化率。在教育方式中创新培养人才途径,可以广泛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多种人才,提高人才培育效率,更快更高质量地为企业输入人才。当前的教育模式还较为落后,无法真正高效促进人才的培养。因此各地区教育部门要加强高效率人才转化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创新的教育途径,可以通过以一对一、多对一或者多对多师傅带徒弟、轮换制工作等多种培养方式来培养人才,达到减少人才培养的费用和提高将培养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着重拓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和创新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才能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循环式支持服务链的成熟,进而落实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研究。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国梦积蓄磅礴之势。所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要以科学严谨和系统的思维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