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20-10-23 06:49王锦琳
景德镇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制瓷民宅人想

王锦琳

这些年,三宝的变化非常大,从偏居一隅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有着国际影响的三宝国际瓷谷。每天都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地方的人操着不同口音,带着不同目的,走进这里,吸吮这里的山水灵气,寻找想要得到的东西。

或许这里真的是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所以,很多来过的人选择下次再来,或是干脆留在这里。“不为别的,就是喜欢!喜欢这里的山水、瓷器和人!”

渐渐的,外来的人口越聚越多,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明显感受到,可以用本地话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伴随着外来人口对安住需求的增加,不少住户举家腾挪搬迁,将自有房屋有偿提供给有着极大需求的外来者。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再美的景致也有了审美的疲劳,尤其是对于喜欢热闹和新鲜事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看看的年轻人来说,三宝的远山近水实在是太过安静。

对于村民而言,房屋是很重要的家产,不会随便出售,他们多数选择出租,拿着一年大好几万的租金收益,他们可以到城里过上不错的生活。

“城市比村里热闹多了,工作也特别好找,小孩上学接送也很方便!”

村里留下的多是年事已高的老年人和故土难离的重情者。也有些思想活泛,勤快肯干的人把自家的房屋略做改装,留下一、两间家人起居,其他空间做起了类似小饭馆、小旅店的生意,来往的客人挺多,运营的成本又很低廉,他们生意生活互不耽误。

三宝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先见之明者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在此“布局”,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们在这里买下了地产,创设了工作室,逐渐形成了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为日后三宝国际瓷谷的形成积累了人脉。

那时的三宝还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处女地。道路坑坑洼洼,沿路村舍破旧,每年一度的汛期常常阻断交通,淹没民宅,让人叫苦不迭,没有人想到过了二、三十年后,三宝是什么样子?

面对生活的种种不便,一些人的情绪也陷入低谷,他们忙不迭地变卖房屋地产,逃也似地离开这里,据说一套占地面积约200平米的民宅,当时出手的价格不过十几万。

“只在高峰时慕名而来、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

现在,类似的民宅已经没有人愿意出手,日趋旺盛的人气和逐渐看涨的行情,让他们觉得卖房卖地是很傻的行为。如果真要有个估价,主人的开口令人咋舌:1千万!

同是一村乡亲,有的人早早地把房子卖掉,过起了城里人的日子,但城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美好,房屋狭小逼仄,交通拥挤堵塞,他们开始怀恋起三宝清新的空气和开阔的空间。有的人则始终坚守,终于等来了家乡的巨变,有天有地的自家房屋,可忙可闲的自由职业,日子让城里人都好生羡慕。

事实上,即使来自北上广深,能阔绰拿出千万来购买一处民宅的人也并不常见。这个被称为“景漂一族”的群体,绝大多数都是冲着陶瓷而来,他们选择租一栋民居,兼顾起居、创作、陈设、会客等功能,静可闭门埋头创作、成就自我,动可开门广结好友、把酒品茗,过得闲云野鹤般的大自在。

三宝有深厚的陶瓷历史底蕴,有完备的手工制瓷产业配套,还有各类陶瓷人才的聚集,在“景漂”的眼里,这里简直是制瓷的天堂。

但陶瓷毕竟是文化属性强于经济属性的器物,短时期内很难取得可观的效益,冲它而来的人们,更多的是看上它所带精神上的富足。那是在喧嚣都市和功利社会中难觅的一份静谧和舒畅。

来到三宝,他们有的带着半生的积累,精心雕琢自己人生的下半场,有的则选择从这里开始,播下梦想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

从这个意义上说, 藏在大山间的三宝国际瓷谷,真的是陶瓷造梦者的诗和远方,谁又知道下一个二十、三十年,三宝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猜你喜欢
制瓷民宅人想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进口原料及设备制瓷对启新瓷厂发展产生的影响
晨早
跳槽
孤岛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简化
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