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应用探讨

2020-10-22 10:23郑晓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本剧应用策略

郑晓英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课本中蕴含了多样化的题材和趣味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剧来创新教学模式,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本文针对课文具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并阐述了课本剧的应用反思。

关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高年级;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8-0106-01

课本剧是指组织学生改编课文,运用角色扮演再现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课本剧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教学具有辅助性的作用,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阅读积累和写作经验,能积极主动投入到课本剧表演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鼓励学生合作参与到改编和表演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课文知识,也拓展了课外阅读内容,有利于高年级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课本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应用探讨

1.1 熟练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在应用课本剧前,需要先让高年级学生熟读课文,根据教学目的编排课本剧的剧本,从整体上感知人物形象,以此来增强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景阳冈》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故事的发生的前因后果,为什么护送要上山打虎、打虎前他做了什么、他是怎样与老虎搏斗的、结局是怎样的,在阅读中感知武松豪放、倔强的性质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接着让学生讨论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武松的形象,都去起到了哪些作用,这样能为学生提供课本剧表演的重点。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表演出老虎搏斗的场面,在课本中画出“一扑”“一掀”“一剪”“闪”“躲”“靠”“提”“拖”“插”“拿”“抡”“劈”“丢”等动作,了解到如何表演课文中打斗的场面。之后让学生编排、创新课本剧《武松打虎》,深化学生对武松形象的感知。

1.2 共同编排剧本,激发学生想象。

想要顺利表演课本剧,剧本的编排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高年级学生了解到课文想要表达的内容,需要着重表演哪部分,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创新和改变。同时,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人物形象,在保持原有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创新,还要用其他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角的形象,并且细化人物的外表、动作、语言、表情,加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激发出学生对课本剧剧本的想象。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和讨论用什么来表现二十艘船和草人、曹营向草人放箭等场景,还可以让学生用抓阄、自我推荐、比赛等方式确定人物角色,保证公平公正的教学方式。另外,还要让学生补充课文留白的地方,如曹操看到有船靠近曹军水寨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周瑜了解诸葛亮借箭的方法后又是怎么想的,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创新、合作能力,认识到快乐需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1.3 创新表演类型,加深阅读印象。

课本剧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如片段性、即兴性、多幕性、创新性,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文选择表演形式,突出课文的教学目标,从而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目前,大部分教师會用片段性、即兴性表演课本剧,为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准备再即兴表演。但部分高年级阶段课文内容较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做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准备剧本,在下节课表演,灵活应用课本剧教学。以《牛郎织女(一)》教学为例,课文重点描写了牛郎的勤劳善良和织女的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由于课文内容不完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之后的剧情,在课下共同阅读《牛郎织女(二)》完善课本剧的内容,在课下吸收课文、排练剧本,在下一节课表演和评价,使学生主动内化课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创造能力,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本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应用反思

虽然将课本剧运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但仍然有一些不足,还需要教师的实践和创新。首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没有科学选择课文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起到反向效果。其次,课本剧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容易抑制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每位学生都想在表演中担任主角,如果协调不好角色安排不仅会影响同学关系,还会降低学生对课本剧表演的兴趣。因此,在应用课本剧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简单易操作的课文,鼓励高年级学生自主创新,构建出自由的表演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中,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用课本剧,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应用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对人物形象有整体上的认知,再鼓励学生合作编排剧本,运用多元化的表演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瑞春.开发“课本剧”课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20(02):50-51.

[2] 韩冬梅.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12):71-72.

猜你喜欢
课本剧应用策略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