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娉
江西省平川中学心声文学社位于赣南红土地上,社团成立于1990年,立足于服务全校师生,以“文为心声,用笔书写青春”为宗旨。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笔书志,心怀天下。社员多人参加世界华人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等,喜获佳绩;文学社多次在江西省荣获“优秀社团”称号,成为革命老区的明星社团。
指导教师:王烈权 李丽葭
上榜理由:★★★★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写道:“不多的一点回忆,是将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而有关家乡,有关味道的记忆便被我装进了瓶中。闲暇之余,捧起看看,思绪也一点点飘回曾经。
记忆从长眠中醒来,拂去尘埃,山河如故,乡音未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美食滋润一方人。家乡的味道,不知浸染了多少人的童年,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日子清寒,菜里难有肉腥,若有人家买了肉,便视如年节,喊上邻里乡亲一起,做一道叫“粉笼床”的菜。笼床是篾条编织的蒸笼,底端铺一张荷盖,芋子、红薯、萝卜、五花肉加盐、酱油、米粉等佐料搅拌后叠成宝塔状卧于荷盖之上,再用大火蒸十来分钟便香味四溢。味蕾的记忆是如此倔强,即便时隔十来年,我还记得许多个炊烟袅袅,踏着落日余晖走回家的下午,荷香和肉香夹杂着清新的茶香飘入鼻端,笼床盖揭开的一刹那,香味儿让所有人的目光凝聚到了一处。筷子开动后,大人客气谦让,小孩却大快朵颐,大呼过瘾——人间至乐,莫非如此。
对了,还有红薯。农村孩子的童年谁少得了红薯呢?秋风起了,寒霜降了,地里的红薯便成熟了。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做红薯干。这个活儿繁琐又漫长,每有一户人家要做,村里的妇人就会赶来帮忙。挖红薯,洗红薯,切成薄片,放在日头底下晒,晒干又蒸,蒸了继续晒,一直到红薯片在冬日太阳底下能照出人的影子才被收进缸里。此时,节气已近寒冬,二十几个妇人孩子围坐在一起,中央摆放着的是这个冬天才晒好的红薯,冬日的暖阳斜斜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熨帖温暖。这种暖来自太阳,也来自甘甜的红薯,也来自在场的每一位邻里乡亲,可暖整个冬季,也可暖一辈子。
芭蕉窗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韶光恍如昨,唯有清风明月共鉴。不知从何时起,快得似乎是一瞬,小山村不复旧时模样。所有木楼瓦房全部消失,代之以又高又密的楼宇。这楼宇密得啊,一下就能窥见对面邻居餐桌的晚餐。我们住得虽然亲近了,可随着一道道围栏被构筑,犹如在人与人心中竖起一堵堵高墙,将自己囿于一方天地,也屏蔽了对外界的感知。村里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声鼎沸,卖糯米团、红薯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粉猪肉更是餐餐都吃得到,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复童年时的可口。
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回溯过去的光阴,我恍然大悟,粉笼床、糯米团子、红薯干让我念念不忘的不止是其可口,更有着那段被岁月悄悄镀了光晕的时光,和那段时光里温良淳朴的乡民乡情。它们不过是最简单的食材,却给了我和更多的在外漂泊的游子以精神慰藉。
“愿此生吾如綠水, 君作青山,绿水青山两相看,直到绿水枯竭,青山白头。”家乡的山水如此情深意长,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处于大山深处的山村中,它的美食没有华丽的外表和富有层次的口感,它的建筑没有高楼大厦,它只有淳朴与天然,然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我们所追求的回得去的故乡,留得住的乡愁。
举起酒杯,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乡愁,一杯敬家乡的味道。
上榜理由:★★★
错过繁华
□江西省平川中学心声文学社 吴雨峰
天,哭了。
雨,起初很小,渐渐蔓延开来,竟成了一场倾盆大雨。冰凉的雨水落在树梢,漫过屋瓦,转眼间,热闹非凡的磁器口竟如人去楼空般寂寥无声。
大雨冲刷着这座千年古镇,亦浇熄了我追逐繁华的心。望着近在咫尺繁华了千年的古城,又怎能不驻足停留。抓起一把油纸伞,拎着一个碎梦,便蹿进了这宁静的世界。
绿意悠悠,青石板路上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悠悠的脚步声。“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映入眼帘的是如迷宫般层层叠叠的小巷。看那眼前便是碧绿的世界,苍翠的大树撑起了碧蓝的天空,渲染出令人心醉的绿意。小巷里,红砖黑瓦,空气氤氲着淡淡的甜味。生命便在这以如此方式潜滋暗长。看着它们,心中不再烦闷,却生出一股敬意。
复前行,欲穷其巷。漫步古城,感受着幽深的氛围,耳畔忽然传来一阵渺远的莺啼。一切仿佛灵动起来。思绪放空,灵魂遨游。我看到了远处黛色的青山在旷远的天际弥合,与天边的流云融为一体;我看到了穿行于山间清澈的溪流,汩汩的流水诉说着远方的讯息……
当“——”清脆的钟声将我唤醒,却使这一切愈加幽静。感受着磁器口的脉搏,涌出真正带来的宁静祥和。也许人的一生有许多错过,请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坦然面对,怀着颗宁静平和的心,错过的背后便是新的美好。与其说错过,何尝又不是另一种人生中的遇见与成长?
繁华易逝,韶华易老,在生命长河中,错过繁华并不代表失去,唯有宁静的胸怀,方能在时光中,逆光飞翔,破茧成蝶。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