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2岁高龄的叶连平老师,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一头白发,佝偻着背,至今还坚持上课、批改作业。2000年,叶连平义务办起“留守儿童之家”,19年来天天到岗,分文不取。
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让人肃然起敬。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小酷爱学习的叶连平,在抗战胜利后,随父亲来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他与几位同事开办识字夜校,从此爱上课堂。
1978年叶连平重返学校任教,直到62岁,他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因为难舍热爱的工作,他动情地哭了。退休后的叶连平,看到孩子们因学不好英语而厌学,许多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时,他决定在家里办个“留守儿童之家”,平日里辅导孩子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这些年来,叶连平从未落下一堂课,从未收过一分钱。
叶连平的爱心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用来鼓励优秀学生。2018年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的王如雪等8名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了8000元叶连平奖学金。
四十年如一日,叶连平坚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都围着孩子转,他说每天过得很充实,现在年龄大了,虽然身体有些吃不消,但心里却很快乐。叶连平一生无儿无女,却桃李满天下,他不求功利,不求回报,只想一直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
适用主题:教育;坚守责任;敬业奉献;师德模范;善举大爱……
文本解读: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张贵申
角度一:三尺讲台,播洒真爱
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坚持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因为有爱,所以播洒。叶老师是真正热爱着三尺讲台的。正是这种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亮了前行之路。“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活几年,给孩子们多上几堂课”。朴实而又豪迈悲壮的话语,令人动容更让人敬佩。他虽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他心地坦然,只为奉献。叶老在挚爱的三尺讲台,尽情播洒真爱,让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角度二:追逐时间,坚守责任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92岁高龄的叶老扎根在最贫瘠、最需要教育的基层,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在每天1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渴了,抿嘴唇忍住。累了,扶桌角坚持。从不中途间断休息,这节“课”整整上了三十年。他说:“我希望我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我现在的口号就是那十六个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因为爱得执着,所以默默坚守;因为固守初心,所以不忘责任。
角度三:敬业奉献,师德标杆
叶老孜孜不倦视教育为生命,退休三十多年來,倾尽一生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为那些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辅导的场所,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叶老又很“抠门”,一件劳动服泛白陈旧,他始终舍不得换下,一穿就是二十年;到30公里远的县城办事,骑着自行车带点面包干粮,他却舍不得花钱乘车和买吃的。他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孩子们身上,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具,组织孩子们外出研学,为特困生提供吃住。他用敬业与奉献诠释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师风。
学生运用示例
乡村烛光,传灯回响。叶连平老师年过九旬,仍活跃在课堂上。他热爱教育工作,退休后义务办学,免费为留守儿童上课。从教四十年,培养了千余名学生,用数十年坚守诠释了行为世范的内涵,被称为“乡村烛光”,四十载乡土守望薪火相传,甘当蜡烛,燃烧自己,成为照亮孩子们走出乡村的希望之光。至今,在叶连平老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还有一行大字: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他自己却说:“我没有那么亮,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时代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生命的厚度不在于繁华喧嚣,而在于平静简朴。
——河北省邢台南宫中学 付婷婷 《乡村烛光,传灯回响》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