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何斌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永州 425000)
市委书记结合某县实际,对该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希望该县全力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样板县”。为此,根据县委统一安排,组织了民政、教育、人社、农委等部门深入乡镇村组,开展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活动,对农村农业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真正的摸清了底子,找准了路子。针对某县农业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供给关系不合理、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等问题,逐一谋划对策措施,加以破解。某县主要聚焦农村经济、生态建设、改革创新等工作,全力补强 “短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一是在健全扶贫巩固机制上下功夫。按照帮扶力量不减、帮扶力度不减、帮扶投入不减和领导责任不变、扶持政策不变、脱贫机制不变的“三不减三不变”原则,建立完善脱贫返贫和新生贫困动态监测机制,对已脱贫和未脱贫的贫困户均实行动态台账管理,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未脱贫的高质量脱贫。持续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不断拓宽帮扶对接面;深入实施“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德智扶贫”五大众筹项目,解决贫困群众多元化需求。
二是在落实扶贫惠民政策上下功夫。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创业补贴等政策,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落实好就业扶贫政策,重点抓好“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强化实用技能培训,让更多贫困群众不离土不离乡就能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致富。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通过奖、助、补、减、免等助学手段,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落实好健康扶贫政策,构筑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多重医疗健康保障网。加大对易地搬迁户的后续管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在实施扶贫重点工程上下功夫。按照“四跟四走”的思路,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使每村有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产业、每个贫困户有持续增收的好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安排重点水利工程、农网改造升级、通信网络延伸等项目时,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改善贫困地区的“硬环境”。
整合现有的地理、历史、经济、人文、社会等资源条件,推进“一镇带一业、一村出一品”建设,打造一批独具县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型、品质活力型、文化创新型、美好生活型”乡村。
一是升级特色农业。深耕“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创建成果,重点建好粤港澳蔬菜示范性建设园、千亩农业现代化标准示范园、“两季稻+可再生超级品种稻”等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二是推进全域旅游。以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成为“全球知名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重点推动女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推进女书文化“十个一”工程、旅游“三个五”工程,培育一批以五香农业观光、果蔬采摘体验等为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加快推进核心景区提质步伐,持续深化与中惠旅集团、深圳榈湾易房科技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合作对接,规划推动“百村百园”建设,抓好源口知青主题文化旅游、盘王旅游中心、千家峒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品牌营销,举办好女书国际文化节、盘王节、香柚节等特色节会。
三是培育新兴业态。以农村“双创”为重点,大力发展一系列有更好丰富创意的农业农村新业态。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生产模式,支持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着力发展壮大特色有众多品牌效应和更大影响力的农业企业,促进农民实质性增收。大力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农民,实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互帮互助式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式的有机牧场,全力实现全年创建省级农业合作示范点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把农民的产品向互联网上推销,大力推进农民开网店的建设,把农副产品和旅游经济结合起来,促进广大农民带来实质性增收。
一是筑牢绿色屏障。重点推进绿化项目人居工程属性的有机整合建设,打造“整洁干净、井然有序、欣欣向荣、安静舒适”的美丽风光。
二是整治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增收高效、农民生活宜居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三清四改”、“穿衣戴帽”工程,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巩固千家峒、都庞岭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城乡生态保护同治,重点打造1~2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以点串线,以线连片,着力打造乡村治理的生态机制优化示范点和美丽乡村宜居生活的省级示范点。
三是推进环境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对永明河、桃源河等县内重点流域、大小河流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管护,持续加大对源口、小古源等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和养殖污染治理行动,全面提升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到年底,城市空气质量、饮用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
一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土地入股、承包地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运行机制。稳步扩大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和范围,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步伐。深化农村金融现有的利益调整和优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广大民众的体系,打破限制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制度和体系障碍,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有力的保证。
二是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党建示范作用,突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应对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监督机制必须行之有效地建立健全,重点加强对各项公开事项、村务治理、村里开支、村委班子等方面的监督,平衡村集体和村民的切身利益。有序推进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机统一,推进安全事项、安全事宜的有效建设,专项整治乡村环境乱象,把广大农民的守法、尊法的学习推到日程上来,使安定有序的乡村法治环境造福广大村民,促进乡村治理上更大的台阶。
三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晒家风、传家训”“十佳文明村民”“五好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落细落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庭文明文化内涵,引导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重点抓好集文化广场、篮球场、图书馆等公益性文体设施于一体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等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制定出台传承人奖励、扶持机制,抓好女书非遗传承人的培养,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