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村林业产业发展探究
——基于马关县小麻栗坡村驻村扶贫实践

2020-10-22 09:26吴健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5期
关键词:麻栗坡护林员林地

吴健荣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精准扶贫 “五个一批”措施之一,各地通过公益林、天然林禁伐、退耕还林等项目的补助和补贴发放,村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林业经济是实现“产业兴旺”,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云南省约有94%的面积地处山区,也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农民手中最重要资源之一是林地资源。因大多数农村地处山区,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绝大多数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出现山区林地无人经营管理现象,为农村贫困家庭发展林业经济提供了优势条件。笔者在开展2018年和2019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测算时总结得出,只要外出务工比例达到3 ∶1,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能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家庭人口中有患大病、慢性病、残疾但又无人外出务工的家庭收入基本以转移性收入为主要来源,比如:低保金、养老金、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地力补贴、公益林补贴、天然林补贴等。笔者驻村以来从林业工作者角度思考,学习借鉴各地的成功做法,总结驻村扶贫的实践经验,建议基层组织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林业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并根据贫困家庭林地实际情况结合林业部门的扶持政策合理开发林地资源。通过林业扶持政策的帮扶,让贫困家庭也能过上富裕生活。故此,以马关县南捞乡小麻栗坡村为例对贫困农村林业发展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改变林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增加农民收入。

1 研究区域概况

马关县南捞乡小麻栗坡村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边远山区,距南捞乡政府13.36 km,国土面积25.49万 km2,全村耕地面积297.73 hm2,林地面积 1 419.9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5.70%。年均温28.5℃,年均降水量 1 350 mm,最高海拔 1 360 m,最低海拔625 m。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69户,总人口 2 431人,其中:农业人口 2 431人,劳动力 1 684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63人,常年外出务工821人,是以壮族和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2018年全村生产总值为 1 91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47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9.40%;畜牧业收入645万元,占33.65%;林业收入105万元,占5.48%;运输业收入61万元,占3.18%;建筑业收入49万元,占2.56%;商饮业收入46万元,占2.40%;服务业收入39万元,占2.03%;其他收入25万元,占1.30%。生产管理总费用为 1 145万元。净收入772万元。

小麻栗坡村是深度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527人,其中:因缺技术致贫121户459人:因病致贫17户64人,因缺劳力致贫2户2人,因残致贫1户2人。2014年以来,经过2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截至2019年12月已脱贫140户521人,未脱贫1户6人。目前全村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完全解决,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26%;达到贫困村退出的国家标准,今年4月得到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

2 林业经营状况

2.1 林地资源

据2019年7月调查,全村 1 419.90 hm2林地中,纯林280.90 hm2,以杉木、云南松、桤木、栲类为优势树种;混交林850.30 hm2,以栲类、麻栎、阔叶等树种为主;乔木经济林7.6 hm2,以八角、核桃为主;灌木经济林19.20 hm2,以柑桔、油茶为主;人工造林未成林地56.10 hm2,以李子、刺梨、杉木为主(表1)。

表1 小麻栗坡村土地资源现状

2.2 林业经营状况

长期以来,小麻栗坡村的林业经营十分粗放,基本上以零星种植杉木或采伐杉木为主,2年多来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措施要求,在林业经营中采取以下措施:1)动员村民加入砂仁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林下种植砂仁,目前砂仁长势喜人,有望丰产。2)发动群众利用放荒地发展经济果林,通过林业项目扶持政策的实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3)引导村干部、基层经济合作组织大胆尝试多种合作经营管理模式,引进具有种植经验技术的合作社共同经营。

目前,在全村 1 419.9 hm2林地中,有320 hm2林下已种植砂仁,其中:170 hm2为合作社牵头的合作经营,120 hm2为村民自发经营管理,30 hm2以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独立经营管理。为实现真正脱贫致富,培育长效产业,2018年小麻栗坡村发展种植经济果林51.67 hm2,其中:刺梨32.43 hm2,李子19.24 hm2。2019年合作种植八月瓜、黑老虎共3 hm2,建立村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同时鼓励村民在林下试种黄精、重楼等中草药材。

3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观念落后

从总体上看,小麻栗村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还处于初级阶段。

1)基层组织对本村林业产业发展思路较为模糊,缺乏引导群众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对外招商引资的意愿不强;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还未形成。对建设村级示范基地,实施以劳代训的思路理解不够透彻。

2)群众对科学经营管理林地资源缺乏内生动力,对林业所蕴含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认识不足。以杉木为主的传统木材生产经营观念仍普遍存在,因技术、销路、投入等顾虑对林下种养殖业不敢尝试。

3.2 人才匮乏

1)乡、村、组三级均缺乏林业专业人才,据统计,南捞乡的职工和小麻栗坡村、组干部中均无林业专业毕业的人才,导致三级组织林业规划思路不清,目标不准,很难突破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2)护林员队伍能力素质偏低。全村现有护林业员23人,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以上文化1人,初中文化3人,小学文化19人;从岗位属性上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的生态护林员岗位共有22个,国土林业专管员岗位仅有1个;从贫困比例上看,护林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22人,非卡户仅1人,贫困户在当地多属于生活水平相对低,对家庭经济无发展思路的贫困群众,因此,要带领群众科学经营林地,开发林业产业难度相当大。

3.3 经营模式单一

1)大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对新兴的经营管理模式有抵触心理,对周边村社开展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管理模式持观望态度。

2)创办林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有一定的风险,村民不敢大胆尝试。

3)电商、微商等新型销售手段得不到普及应用,农户手中的中草药、菌子、蜂蜜、苗木等林副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仅以每周1天的乡集市为销售市场,因购买力有限,严重影响产品的价格及销售量。

3.4 政策落实难度大

1)在贫困地区因群众思想落后,导致在当地落实国家林业扶持政策极其困难,群众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村民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会改变土地的属性,如果一旦实施了林业工程以后就不能再种庄稼。

2)传统的林业产业具有投入持续时间长、见效慢的特点,农户资金周转有限,且不如务工和其他产业收入来得直接,外出务工时宁愿大片耕地丢荒闲置,也不愿将耕地纳入工程造林。

3.5 激励机制不健全

1)村干部待遇低,难以留住人才,目前在马关县村级干部每月从财政领到的补助仅900~1 850元不等,有能力的人员均愿自己单干,对竞选村“两委”职务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

2)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基层干部工作繁杂,有心搞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但无更多精力去管理,导致产业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法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作出贡献的村干部奖励极低,严重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尚无相应的大学生等人才回村创业的激励机制和外来投资者投资激励机制。

4 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4.1 转变观念,增强信心

1)县、乡林业部门要引导村干部和群众树立发展林业产业的信心,改变传统陈旧思想观念,激发开辟和挖掘适合本村发展的林副产品的能力,加快产业调整步伐,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有条件时建议组织乡村干部到林业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拓宽基层干部的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借鉴林副产品加工的成功经验,比如:野生菌、蜂蜜、工艺品等的加工、包装、销售等经验。

2)加快村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困难群众到基地做工,利用群众到基地做工的有利条件,采取以劳代训的方式向群众传授种养殖技术,分析市场前景,动员群众尝试开发自己的林地,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给群众增加收入,学到了种养殖技术。比如:小麻栗坡村的种养殖示范基地,自2018年基地创办至今共投入资金8万余元,增加群众务工收入5万余元,群众在基地学会了李子、刺梨、八月瓜、黑老虎等经济果林种植技术,不少群众已学着开发自己的林地。

4.2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1)乡、村在招聘干部时政策向林业专业毕业生倾斜,以此来提高乡、村、组三级林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从中培养造就一支懂林业、爱林业、爱农村的新型后备干部,立足于林业,着力打造区域林业产业。

2)加大对护林员队伍工作能力的培训力度,在提高护林员履职能力的同时激发护林员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小麻栗坡村石灰寨村小组卢文关为例:母亲年老,无劳动能力,妻子是越南人,不能外出务工,2个女儿是学龄前儿童,是一个一人养活5个人的贫困家庭,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卢文关被聘为生态护林员,通过参加多次的林业产业发展培训,自己发展林下砂仁种植2.53 hm2,2019年单项收入达7万多元,今年的收入预计可达10万元以上,同时也带动了亲戚朋友发展砂仁种植产业近6.67 hm2。

3)制定相应的履职考核制度,实行护林员竞争上岗制度,对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到位的现聘护林员要及时更换。

4)脱贫出列后放宽护林员的招聘范围,不仅限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护林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充满活力,发挥作用。

5)对林业发展有想法、有作为、群众基础好的村民要及时纳入护林员队伍或村、组干部队伍,充实基层组织干部人才队伍,并制定奖惩制度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防止人才流失。

4.3 大胆尝试多种经营模式

1)基层组织要树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开发、共同享受意识,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营商平台;积极引进有林业产业发展经验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从而拓宽农民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弥补技术和资金不足。比如:小麻栗坡村蚌壳寨村小组的种植基地引进马关县秀禾密多萝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八月瓜、黑老虎,有效地盘活了闲置多年的集体林地资源,增加了群众的务工收入,预计2021年有望分别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创收2万左右的经济收入。

2)鼓励村民创办林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促进产业互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绿色生态产业链。比如:塘房村牛羊坪二小组的段朝宏用自己的2 hm2林地申请家庭林场,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目前存档800余只,可出栏200余只,单项年毛收入达15万以上。

3)加大对群众的电子商务培训力度,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熟悉电脑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对群众提供一对一的电商、微商培训和技术支持,把群众的中草药、菌子、蜂蜜等林副产品放到淘宝、消费扶贫、农村淘宝等平台上,拓宽销售渠道。

4.4 用好用活林业扶持政策

1)加大林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筛选林业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加以宣传,让群众正确理解国家工程造林政策和意义。

2)将符合国家现行政策的非基本农田陡坡地、水源地、严重污染地、移民搬迁撂荒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或陡坡地治理工程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幼林纳入森林抚育,比如:在小麻栗坡村动员群众在撂荒耕地上种植李子、刺梨等经济果林,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了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苗木和管理费用,同时撂荒闲置多年的耕地得到盘活。

4.5 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

1)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竞选村“两委”职务,制定农村产业发展奖惩制度,从村级合作社经营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对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做出贡献的干部给予相应补助,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头鹰”、“带头羊”作用。把林业产业发展成效纳入村组干部年终考核内容,从林业产业经营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对产业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对做得差的,扣发或不发工资的绩效部分。

2)村级要专门委任1~3名产业发展专管员,及时掌握本村各类资源开发情况,向村委会提出产业发展意见和建议,协助村委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协调管理工作,确保村委会纵向掌握各行业各级的政策和发展趋势,横向综合协调村内各村小组发展产业的侧重点,一方面弥补村干部因工作繁忙无精力管理产业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使产业做得更专业、更精细。

3)从县、乡党委政府的层面向金融部门协调创业贷款,制定林业产业项目孵化制度,为有意回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外来投资者提供政策、项目、资金保障。

5 结束语

通过发展贫困农村的林业产业,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能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促使贫困农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快步迈进。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节约环保,美丽宜居、富裕和谐的幸福乡村。让林业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林业产业员工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麻栗坡护林员林地
珙 县召开生态护林员视频培训会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图片新闻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早寒武世地层的识别及意义
麻栗坡祖母绿
醉美麻栗坡情系祖母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