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琼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近些年伴随我国居民自我消费观念以及法律观念的完善,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为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护理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追踪方法学、PDCA 循环法均为临床常见管理方法[1]。本次研究为论证追踪方法学与PDCA 循环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价值,比较我院61 例行传统护理风险管理住院诊疗患者与61 例行追踪方法学与PDCA 循环法护理风险管理住院诊疗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选取我院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122 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住院诊疗患者行追踪方法学与PDCA 循环法护理风险管理(n=61 例):男、女分别31例、30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2岁~76岁、(48.52±1.4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7.28±1.32)天。对照组住院诊疗患者行传统护理风险管理(n=61 例):男、女分别32 例、29 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1 岁~78 岁、(48.52±1.41)岁,平均住院时间为(7.22±1.31)天。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持续住院诊疗至少7 天。(2)患者均获悉本次研究目的与方法,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住院时间未满7 天的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统经或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患者。
对照组61 例患者住院诊疗期间行传统护理风险管理,实验组61 例患者住院诊疗期间行追踪方法学联合PDCA 循环法护理风险管理:(1)组建追踪小组,科室护士长以及有5 年以上护理经验的责任护士共同组成追踪小组,在开展追踪方法联合PDCA 循环法护理风险管理前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追踪法以及PDCA循环法相关内容,明确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强调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检查。(2)具体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追踪管理:小组成员根据自身排班抽查入院检查患者护理信息资料是否填写正确,并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检查医疗物品保质期、科室急救器械功能。在完成个案追踪的前提下转化为系统追踪,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管床护士、相关科室个人进行谈话,明确责任。②PDCA 循环法:总结追踪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科室情况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通过头脑风暴、登录“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形式制定护理管理方案,优化排班制度,并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结合医疗纠纷案例,强调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此外质量追踪小组每个月组织一次护理管理会议,阐述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护理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将检查结果与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并提出整改意见,相关整改意见在次月落实,并在次月对整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追踪方法与PDCA循环法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观察比较两组住院诊疗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诊疗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n(%)]
近些年我国医疗卫生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消费观念不断增强,入院就诊期间,在渴望疾病治愈的同时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加上近些年护患纠纷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2]。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护理服务中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通过及时识别并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达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风险的一种管理模式[3]。
追踪方法学是以患者为中心,追踪法护理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以住院纠正个体案例为追踪对象,结合主体患者追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多个护理系统进行审查,从而发现科室各护理组织系统中存在的问题[4]。PDCA 循环法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改善计划等四个环节,通过上述四个环节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风险把控[5]。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92%,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综上所述,追踪方法学与PDCA 循环管理的实施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质量控制中追踪方法学与PDCA 循环管理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