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虹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室内镜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0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借助于消化内镜技术,在治疗胃肠道息肉等疾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1]。其优势主要体现为损伤小、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良好的手术配合,以进一步确保疗效[2]。因此,文章对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实施程序化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80 例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进行观察,详细内容如下。
取80 例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进行观察,病例纳入时间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内镜手术适应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血液疾病患者和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护理配合,每组40 例患者。对照组年龄范围36~74 岁,平均年龄(52.5±1.4)岁,男21 例,女18 例,胃肠道息肉25 例,肿瘤疾病患者15 例;观察组年龄范围34 ~76 岁,平均年龄(51.8±1.8)岁,男22 例,女16 例,胃肠道息肉26 例,肿瘤疾病患者14 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 >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配合措施,详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体征观察、术中器械穿刺、静脉用药维护等等。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护理配合,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告知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和手术流程,评估患者躯体和心理状况,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告知手术风险和预期疗效。手术当天,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再次查看患者躯体状态,建立护患、医患信任关系。并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
1.2.2 术中配合 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建立心电监护,连接各类仪器。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维持麻醉情况。手术室护士需配合医生进行负压引流、缝合、静脉用药等操作,及时的清理污渍、血渍等。术毕清点手术器材、药品和纱布。
1.2.3 术后护理 术后,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注意观察出血情况的发生。术后当天加强病情和体征观察,每隔4h 测量一次体温和心率;每隔2h 帮助患者翻动体位;术后2 ~5d,可进行简单的活动,促进躯体机能的恢复。合理管理患者饮食,查看患者排便与排气情况等。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是(61.4±10.3)min,出血量是(47.9±11.5)ml,住院时间是(5.3±1.6)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表1 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0 61.4±10.3 47.9±11.5 5.3±1.6对照组 40 78.5±8.9 69.2±13.1 8.6±2.3 t 7.9449 7.7281 7.4492 P 0.0000 0.0000 0.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5.0%),P=0.0339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例)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属于微创手术,该疾病在一些消化道息肉和肿瘤疾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损伤较小,而且适应症广泛,对病灶的清除效果比较好。但是该手术所用仪器比较精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4]。
近几年,护理医学不断发展,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到了广泛的认可。有学者指出:程序化护理配合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护理措施。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采取程序化护理配合,一是实现了临床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防止出现护理遗漏;二是可以降低手术风险,确保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护士能够进行良好的手术配合;三是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流程化的术后护理较为全面,对术后并发症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经实施该护理措施,其手术时间更短,患者出院快,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说,程序化护理配合对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配合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作用积极,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