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航 吕玲(通讯作者) 师凌云 高冬霞
(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 山东 青岛 2660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PFD)是PFD 是常见的5 种慢性病之一。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中较常见的疾病,同时会出现阴道膨出、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或排尿功能障碍、排便功能障碍和性生活障碍等表现[1],发病率高达20%~40%,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PFD 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它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对于脱垂较重的患者及症状明显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包括传统手术、全盆底重建术和顶端悬吊术[3]。近年来,合成聚丙烯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易出现网片侵蚀暴露,表现为异物感,慢性疼痛,阴道不规则排液,流血,排便、排尿异常[4],且手术费用较高并不被广泛接受。经过改良的传统手术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现将我院2013 年1 月—2017 年1 月通过改良的手术方法治疗53 例盆腔器官脱垂,术后盆腔肌力、POP-Q 得分及尿失禁改善情况总结如下。
收集选取2013 年1 月—2017 年1 月在我院行在传统手术基础上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53 例,年龄45 岁~70 岁,平均(50.7±9.5)岁,子宫Ⅱ度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膨出18 例,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5 例,其中并发子宫肌瘤8 例,子宫内膜息肉5 例,宫颈糜烂、溃疡30 例,合并高血压9 例,合并糖尿病10 例,合并心脏病5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会阴擦洗,治疗并发症,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无手术禁忌症。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1 评分标准及观察指标 术前诊断应用1996 年国际尿控协会公布的POP-Q 评分标准。术后评估效果也应用该评分标准。盆底肌力牛津改良量表评分[5],采用Laycock 发展的Oxford 肌力评分系统,分为0 ~5 分,根据收缩力量与回缩能力进行主观评估,专业医生将两个手指放入阴道,手指与阴道肌肉接触,根据阴道肌肉的收缩状况评估盆底肌力。0 分无收缩,1 分仅有抽动,2 分微弱收缩,3 分普通收缩,4 分收缩正常,5 分强力收缩。盆底表面肌电分析,患者根据模块和语音提示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筛查模块持续1 分钟,分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慢肌阶段和后静息阶段,总分100 分。尿失禁程度评分[6]根据每周漏尿次数分为5 种程度评分:1 分≤1 次,2 ~3 次/2 分,3 ~7 次3 分,1 天数次4 分,一直漏尿5 分。
1.2.2 手术方法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先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传统手术不同之处,切除子宫后,将同侧主韧带、骶韧带、圆韧带及附件分别打结,并用1/0 可吸收缝线将同侧各断端缝在一起后固定于阴道侧穹窿顶端,切除子宫后用0.9%氯化钠溶液50ml 注射于阴道前壁黏膜与膀胱间隙,用金属导管探测膀胱位置,于膀胱宫颈附着处向上到阴道横沟做T 型切口,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两侧阴道黏膜与膀胱之间的结缔组织,压力性尿失禁者分离到尿道沟,纵行切开阴道前壁,充血游离膀胱两侧前筋膜,充分暴露膀胱,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用4 号丝线(代替以前的可吸收线)在尿道括约肌处做U 字缝合,以16 号导尿管通过有紧缩感为度,缝合两侧膀胱柱,阴道前壁中-重度膨出者,先在膀胱前筋膜膨出处用4号丝线行荷包缝合,再用4 号丝线行U 字缝合,剪除阴道前壁多余组织,加固膀胱前筋膜,再用2/0 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前壁筋膜,阴道后壁修补采用“桥”式缝合,术后测阴道长度8 ~10cm,阴道宽度容2 指略紧为宜。
所有患者术后1、3、6、12 个月随访,术后6 个月随访内容包括POQ-Q 分期,盆底肌力评分,盆底表面肌电评分,排尿状况评分。自觉症状及大小便情况。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与术后6 个月Ba、Bp 与C 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53 例患者术前、术后POP-Q 分期各指示点比较()
表1 53 例患者术前、术后POP-Q 分期各指示点比较()
名称 术前 术后 t P Ba 1.5±2.4 -2.0±0.8 6.15 <0.05 Bp -0.0±1.8 -2.6±0.7 6.77 <0.05 C 1.5±2.7 -6.4±1.1 16.10 <0.05
手术后6 个月手测盆底肌收缩力与手术前手测盆底肌收缩力比较,手术后盆底肌收缩力显著提高,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客观的分析盆底肌力术后盆底肌力显著提高,术后排尿状况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这三项结果术后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盆底肌收缩力、盆底表面肌电、排尿状况评分(,分)
表2 手术前后盆底肌收缩力、盆底表面肌电、排尿状况评分(,分)
名称 盆底肌收缩力评分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排尿状况评分手术前 3.19±0.31 58±8.43 1.13±0.25手术后 4.50±0.37 70±9.45 3.40±0.33 t 19.69 6.873 39.82 P<0.05 <0.05 <0.05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发现,POP 的发病率为30 ~40%。根据POP-Q 分期,对于Ⅱ期及以上的且有症状的盆底器官脱垂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POP 治疗目标是恢复膀胱、肠道正常解剖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利用自身组织进行修复重建100 年历史,随着盆底新理论的提出,认为,对POP 的手术质量,恢复器官功能比只是解决脱垂,临床意义更大。采用POP-Q 分期评价,POP-Q 分度≥Ⅱ期为解剖学复发,将达到或超过处女膜缘为复发。传统手术为经阴子宫切除后,双侧主韧带、骶韧带对合结扎,阴道断端悬吊在坐骨棘水平下,利用自身组织进行的盆底修复重建,复发率较高[6],11.2 ~14.6%左右。术后客观治愈率为85.4 ~88.8%。
盆底重建术使用补片是目前较先进的手术方式,成为治疗P O P 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复发率低,但是补片价格昂贵,同时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近年来,关于网片的安全性引起关注,2008 年至2011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先后两次对阴道网片的安全性发出警示。2012 年FDA 发表公告考虑把经阴道网片划分为Ⅲ类医疗器械,加强对其安全性的监督管理力度[7]。研究发现经阴道植入网片容易并发网片暴露(4.2 ~7.5%)、网片侵蚀、阴道壁溃疡、阴道壁肉芽肿、术后新发尿失禁和感染等,不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为了了解改良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在传统手术基础上行改良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术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尿失禁好转情况。结果显示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 ~12 个月,盆底综合肌力,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盆底肌力,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POP-Q 评分,手术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排尿状况评分手术后显著提高(P <0.05)。表明改良传统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效果满意,盆底肌力显著提高,排尿情况显著改善。
李梦红[8]对50 例PFD 患者经阴道行盆底功能性疾病改良术式,明显降低临床复发率,患者满意度高,术后生活明显改善,为治疗盆底重建的有效术式,并且不存在网片暴露、侵蚀风险,经济安全有效。
宋磊,付晓宇,李棪[9]采用新式经阴道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利用阴道自然腔道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创伤小、安全、医疗费用低,无需昂贵手术设备和材料(腹腔镜、网片),经济,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与本研究一致,证实改良术式能够治疗盆腔脏器脱垂,降低复发,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我院通过改良的手术方法治疗53 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观察,术前术后对患者行人工和仪器评估肌力,术前与术后6 个月Ba、Bp 与C 点比较,排尿状况评估比较,无论手测盆底肌力还是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客观的分析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均显著提高;术前与术后6 个月Ba、Bp 与C 点比较,有显著变化;尿失禁情况显著改善,说明手术的有效性,即POP-Q 值及POP-Q 分期各指示点有显著性改变,盆底肌力显著提高,排尿情况显著改善。充分证明了,改良的手术方法治疗盆底器官脱垂,临床效果满意,恢复盆底解剖,改善盆底电生理特性,改善盆底功能。同时利用自身组织,减少因补片引起的网片侵蚀和感染,并发症少,创伤小,医疗费用少、经济,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