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检查制度的思考

2020-10-22 09:43:31李崇辉
缔客世界 2020年12期

李崇辉

(延边州消防救援支队图们大队 吉林 延边 133100)

引言

“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前者的“随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不同省、市、县建立的社会单位数据库随机抽取被检查单位,二是根据消防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取消防监督执法检查人员名单;后者的“公开”指被抽查单位具有公开性,公开内容含单位数量、名称、经营范围、抽查情况结果等。全面推行此监督检查模式,需由浅入深,层层探究。

1 “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责任划分不明确

由于“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属于随机性的抽查,因此打破了以往的“片区管理”监管模式考核评级制度,消防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逐渐淡薄,

无法有效完成责任目标要求,再加之未被抽查的企业出现消防安全事故,事故责任该如何划分成为消防监督检查人员担心的问题,因此该制度还需要明确划分的责任内容,包含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判定、如何开展检查等。

1.2 未细化联合惩戒违法行为等级、处罚标准和尺度

首先,联合惩戒、联合制约作为制约监管对象违法行为的准则,未明确根据违法事件的轻重,做出合理的等级划分;其次,同样的执法人员在面对同一违法行为时,所表现出的处罚方式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缺乏统一的违法行为界定标准。违法行为分为三类,由轻到重,如何做到同步还需要出台相应的裁量标准。例如,被监管单位在合理整改期内,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登记在册,执法人员按照规定处罚给出不合格的检查结果,但是这却会打击单位的积极性,不予处理则有失公正[1]。

1.3 抽查对象库数据来源存在不可靠性

被监管企业的数据大多来源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民政部门、住建部门、文旅部门等职能部门的收集,但是却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数据的残缺、数据落后、社会单位被吊销、未办理注销登记等各种情况都会影响抽查范围及抽查基数,不仅会降低抽查的可靠性、抽查效率及抽查质量,同时也会误导抽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2 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的路径

2.1 建立消防法规,健全安全管理标准

修订目前的消防法规,需增添内容含“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单位名录制度、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单位信用联动惩戒制度等,并同步发布以抽查主体、内容、方式等在内的随机抽查规则,保证制度与规则配套,从而完善消防法规体系。此外,规范化消防管理工作需依靠消防管理标准的指引,在自身安全职责范围内发挥主体责任作用,目前《消防法》没有根据企业单位类别,细化火灾危险等级及消防管理标准,其可以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管理准则,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各项安全[2]。

2.2 建立并完善消防大数据平台

首先,社会单位消防监管信息大数据平台,需依托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企业数据库,收集各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电话、经营范围、消防设施信息等,并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系统、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中心、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从而建立单位名录库。整合城市所有信息系统并实现所有数据信息之间的互通,可以实时了解企业日常消防管理落实情况、是否发生火灾、有无消防行政处罚概况。此外,监管部门可以制定日常消防巡查制度、安全责任人制度等,下发于各个企业,并促使企业定时向消防部门申报消防情况,消防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及红、黄、绿”三色监管原则,给出公正的申报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方便抽查的同时,做好火灾预警。

2.3 建立检查名录库

检察人员名录库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收录入名录库的检察人员须从省级消防总队、市级消防支队中挑选符合资格的人员;第二,收入名录库的人员需按照专业、业务能力、职称等内容进行分类,有效整合抽查系统;第三,检查组在抽查之前,需进行集训,明确个人责任,依法执法帮助企业消除火灾隐患;第四,可结合执法记录仪等设备记录整体抽查过程、执法情况,保留痕迹,方便后续究责;第五,名录库人员信息需结合实际概况以及消防人员个人监察行为及能力,进行实时更新以及动态管理。

2.4 采用媒体曝光联合惩戒机制,管理企业信用

为维持市场主体的活力,需对企业所存在的暴力抗法、火灾隐患久拖不改等各种严重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采取媒体曝光以及联合惩戒机制的处罚,并将其列入消防安全黑名单档案,给予失信限制,使失信者处处受限。借助智慧消防以及大数据平台,实行统一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效衔接消防监督随机抽查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促使单位能够自觉的遵守消防法规,落实安全消防责任,不违法、不犯法。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政府平台对违规行为进行公示,从而能够在多方渠道的监督下,有效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检查制度[3]。

3 结论

综上所述,“双随机、一公开”的消防监管机制的推行,需在杜绝不良执法的过程中逐渐朝着规范化、阳光监管的方向发展,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无事不扰。消防员能够正确履行自身职责,企业也可规范经营,免除火灾风险。因此全方位推行该制度,可以正确发挥监督工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