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0-10-22 09:43:31于遵萍
缔客世界 2020年12期

于遵萍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引言

后疫情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以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但思政教育理论课本比较枯燥,网络模态中教师又很难监控和管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使得网络教学开课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很强的质量要求。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具有网络和实体的教学优势,高校思政课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也可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探索,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1 高校思政理论课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线下理论学习有心理落差感

后疫情时代,许多高校逐渐将理论教学的重点回归到课堂之中。学生们在回归以往的学习模式后,都表现出了对线下理论学习的抵触心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缺少了线上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产生了心理落差感,进而影响他们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明显可以缓解学生在心理上的落差感。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仍然可以在线上完成。而线下教学又为学生们交流知识和个人见解提供了平台,要比线上交流更加方便和直观。因此,当高校思政课开通混合式教学模式时,不但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感,更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稳健完成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价值性回溯。

1.2 教师很难突出理论课的“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以传递和传授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目标,但思政课开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理论的讲解,使学生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从而对自身责任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生更加本质、深刻的了解。后疫情时代下,国家更加需要学生通过社会新闻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所面临的危机、机遇、挑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样重视“实践”,并认为实践的过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许多教师都表示,在开通了线上教学之时,自己很难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只能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继续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继而线下教育的时间被理论讲解挤压,预留给学生实践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教师很难突出理论课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教师应该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明确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不同特质,再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去设置具体的分工内容。

1.3 师生关系面临“转变”

事实上,线上教学的发展并非因疫情实施的权宜之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但如果要全面落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的变革要提上日程,不容忽视。疫情期间,教师和学生们主要在线上环境中交流,线上的便利性、一对多等优点同时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而在回到线下教学的传统模式后,以往传统师生交流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要重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从而保障师生交流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混合式模式建设中,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如何取长补短、实现线上线下更好的结合。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点

2.1.1 线上线下教学内容需紧密联系

结合上文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教学优势,是因为线上线下教学可以互相补足、互相协助,用线上的便利性为线下交流预留空间,而线下交流又可以夯实线上学习的实际质量。简单的说,若要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紧密的联系。线上教学的内容需要快速在线下得到讨论和夯实,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从学习到掌握的时间距离,真正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保障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连接的紧密性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要点。

2.1.2 实操教学需具有实践价值

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块,是为了夯实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建构。仅有课上习得没有课下实践,不符合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参与实践实操活动,需要学生消耗较多的时间精力。如果教师预备的实践活动不具有实践价值,就会导致学生在消耗时间精力的基础上无法获得预期内的“习得”成果。对此,思政教师需要保证学生所参与的实操教学具有实践价值。而实践价值的构成取决于两点,时效性和实效性。时效性就是实践活动的时代性价值,实效性就是可行性和目的性。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2.1 课前准备阶段:核心目标、混合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难点在于,如何将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紧密连接。对此,建议教师们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式去处理。即线上线下共用一个教学目标,所有教学步骤、方法、内容的设定根据核心目标而进行设计和调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先将爱国主义相关的理论知识分解为不同的论点,再搜集后疫情时代中能够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操的社会新闻作为素材,将不同的素材置放到不同的论点中作为“论证”素材使用。以此逻辑为主,完成对线上教学视频的制作。而线下实践活动的设定,也可以沿着已经分解的知识点谱系为主进行构设,保障每一个线下活动都能够作为线上教学的“实践”板块而存在。这样一来,思政课的线上线下两个板块便可以朝向同一个核心目标而开展。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会在同一个目标、两种途径的驱动作用下,得到有效的升级。

2.2.2 课中教学阶段:线上剖解理论、线下沟通实践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教学设计中的预想效果在现实空间中实现,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线上教学剖解理论、线下教学沟通实践的行为逻辑去进行教学。在线上教学空间中,教师需要以微课的形式去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微课指的是视频时长较短,视频内容言简意赅的教学形式。微课的时长一般会控制在3-5分钟内,单独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被分解好的论点分别制成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完成对视频的观看和学习。但同时,教师需要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充分突出其目标。例如,线上教学可以用疫情期间的新闻作为例子,解释我国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采取了哪一种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遵循了哪一种行为逻辑。而这种行为逻辑又体现了是我国政治思想中的哪个内容等等。令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从而为后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打好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线下教学阶段,学生们需要展示自己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所得”。教师需要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明确学生们的薄弱处和优势处,并将薄弱处作为实践活动开展的重点。例如,当学生对某个理论体系的理解不深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对该话题进行自由讨论。从而使学生们在自由交流、经验交叉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提升理论学习的实际质量。

2.2.3 课后评价与反思阶段:线上复习、线下教师反馈

课后评价与反思指的是对学生们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的行为,是学生们对自我进行准确认知,有效消化课堂知识的关键辅助。教师需要整合线上平台内学生观看视频的频次、时间,回答课后习题的质量,以及课下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对线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和打分。评价要针对到学生个人的具体表现,令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评论,判断好自己后期应该重点复习哪些知识点。随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反馈,重新回到线上空间内,依靠微课视频和社会新闻来完成对知识点的反思性复习。整体来看,思政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线上线下不同的时间来自由学习,同时线下增加的实践讨论时间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立体、深刻的掌握思政知识。

3 结语

后疫情时代,学生们已经适应了线上教学自由化和便捷化得思政课学习,突然转回到单一的课堂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实际得教学过程中也证明了线上教学的确具有较强的优势。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兼顾学生的情绪和教学目标,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后疫情时代稳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