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文
(重庆市忠县甘井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视角,进而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这时我们会知道小学生如何才能和我们积极地无代沟的交流。当然在选材方面、选择活动方式方面都需要体现出“小”的特点。如我们可以将童话教学作为突破口之一。用这种学生最喜欢的素材资源来和学生一起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生成代入感,进而产生内在的共鸣,能够用他们的世界观来和外在的世界观进行对接。当然,此时我们需要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用新的活动观来进行规划,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感知,不仅仅是情感、思想可以得到深入发展,他们的行动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在这一方面,我建议我们可以积极地应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与作者、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深度对话之后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进而有效的引领学生实现深化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其实是借助语言来帮助学生与外界进行深度沟通,进而拥有更多生活感悟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语法技巧,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开展童话教学时,我认为,要让学生将自己内在的想法与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的碰撞,让学生生成代入感,并且从两个视角来进行解读,学生能够成为文中人的代言人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因此,在完成童话教学时最适宜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表演”。例如,在学习《小露珠》这一篇童话时,其主要内容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突出了小露珠美丽的心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基本内容,而后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旁白、对话、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感受到“小露珠”美好的行为,从中感受露珠美好的心灵以及高尚的品行。学生通过课堂表演,兴趣得到了充分调动,可以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在教师改变了教育理念之后,这一个话题就反反复复的被提及。作为小学语文教育者,让学生拥有一个可以融入的“小组”,学生不仅仅可以在最小的成本上获得最多的收益,还可以生成交流空间,拥有更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见给学生一个“小组”,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化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使得童话故事体现出了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然后认真琢磨文本内容,组内研究如何进行表演,如何才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特点、表达情感,通过这一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童话教学中融入戏剧表演活动的优势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艺术”。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小学生在融入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储备的不仅仅有各种知识、技能还需要储备积极地情感、审美的能力、科学的意识等等。因此,要想让童话教学呈现出预期的教育价值,我们更需要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来完成戏剧表演。例如,教师可以每周利用固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戏剧表演一小时”活动,让学生从学过的童话故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独演,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戏剧表演,而后进行评比,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音乐资源、舞蹈视频等,供学生进行选择。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戏剧魅力,进而不断提升表演水平。学生在进行戏剧表演时增加舞台表演经验,对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日后童话学习中,能够快速理解童话的内容,有效梳理出童话脉络,对构建高效童话课堂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生对于教师非常的依赖,可以说,他们会将教师的要求、习惯转变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可见,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传播者,其言行举止、知识水平、道德素质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学校需要提高对教师戏剧素养的重视度。事实上,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是在“表演”,这些方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戏剧素养。只有教师言行活泼生动、具有感染力,才能吸引学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一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戏剧表演法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课堂上,对此,学校应当在教师上岗前、入职后进行定期的戏剧素养培养,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出艺术特长。此外,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组织教师在假期参加相关培训。
综上所述,在所有的素材资源中,学生最喜欢的资源就是童话题材,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不妨从这一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影响,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优势。这样学生会全身心的参与感知活动,学生会和外界进行积极地信息对接,此时我们给予学生的是一个他们认知中的“现实世界”,在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领后,小学生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