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0-10-22 03:07莺,娜,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胰岛低血糖用量

沈 莺, 张 娜,李 爽

(安阳市中医院糖尿病科, 河南安阳 455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紊乱性慢性疾病,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导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逐年提升,患者临床主要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临床研究表明[1],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除此之外,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与糖尿病的发生亦有着紧密联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正常人群低50 %,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降低。有研究指出[2],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更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但是临床上对于胰岛素强化方案并无统一定论。该研究旨在观察不同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月来本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的《内科学》[3]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患者均为初诊,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治疗,依从性佳,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入院前采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禁忌症者,合并全身感染者,近期采用激素药物治疗者。入选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5~63岁,平均(48.03±4.11)岁;病程2~7月,平均(3.39±0.29)月;体重指数(23.88±1.99)kg/m2。观察组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7.99±4.16)岁;病程3~7月,平均(3.43±0.32)月;体重指数(23.91±2.03)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Novo Nordisk A/S生产,国药准字S20133006)紧邻三餐前皮下注射,早晚相同,中午2~8u,每日总剂量0.4~0.6 U/(kg·d);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52]注射,0.2 U/(kg·d),同时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50073]注射,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用量=全日量-晚上23时用量,每天采用血糖仪测试指尖血糖水平7次,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 h及晚上23时,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前1d胰岛素用量减少20 %,以FPG<7.0 mmol/L、2 hPG<10 mmol/L为血糖控制标准,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1)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C肽(F-CP)、胰岛素日用量、果糖胺(FA)及体重增加幅度:F-CP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GHbA1c及FA水平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2)胰岛β细胞功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130/△G30)变化,HOMA-IR=FBG×FNIS/22.5,△130/△G30=(30 min胰岛素-FINS)/(30 min血糖-FPG);(3)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判定标准以患者血糖水平<2.8 mmol/L判定为低血糖。

2 结果

2.1血糖、果糖胺、空腹C肽及体重增幅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GHbA1c、F-CP、FA、体重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HbA1c、F-CP、FA水平均显著降低、体重明显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体重、F-CP、GHbA1c、FA水平对比

2.2胰岛素日用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41.01±12.55)U,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30.68±7.80)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5,P=0.0000<0.05)。

2.3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OMA-IR、△130/△G30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HOMA-IR水平明显降低、△130/△G30水平明显提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HOMA-IR、△130/△G30水平对比

2.4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低血糖13例,低血糖发生率28.26 %(13/46);观察组出现低血糖5例,低血糖发生率10.64 %(5/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53,P=0.0315<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其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人数约为1.5亿人,以印度发病人数最多,我国位居第二,发病人数约为4000万,为社会及家庭经济均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当前临床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研究表明[5],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有着重要关联,胰岛素抵抗贯穿疾病始终,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会促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随着2型糖尿病进展,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进一步加重,恶性循环下加重胰岛素抵抗。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有研究指出[6],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虽存在一定程度降低,但是,通过早期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而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延长,β细胞大量凋亡,此时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仅能够产生控制病情的效用,对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并无有效辅助作用。F-CP是一种由胰岛细胞释放、生成的物质,其在机体内清除率较慢,同时不会受到外源性胰岛素影响,能够有效反应治疗效果,FA是由葡萄糖与人血浆蛋白反应而形成,其水平与血糖浓度直接相关,通过测量其水平变化能够有效反应患者近期血糖水平[7]。该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F-CP、HOMA-IR、GHbA1c、FA、体重及△130/△G3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变,且改善效果基本相当,提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果糖胺、空腹C肽水平,控制机体血糖,且治疗过程中并不会对体重造成影响。临床分析认为,与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逆转胰岛素作用受体缺陷等有关,强化胰岛素治疗作用于机体后通过调节胰岛素储存功能及β细胞胰岛素胞吐功能,提升β细胞对葡萄糖的感知能力,减少葡萄糖毒性及脂毒性,抑制细胞凋亡,恢复胰岛细胞功能,促进机体代谢状况改善;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主要是由于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后,避免了糖尿病患者营养流失情况,体重逐渐恢复至患者发病前状态[8]。该研究内,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分析认为,甘精胰岛素作用于机体后,效用类似于胰岛素分泌情况,联合门冬胰岛素此类超短小胰岛素类似物,既能够保证胰岛素持续作用,又能够产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用,类似于胰岛素泵效果,有效降低使用剂量;门冬胰岛素30主要由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及精蛋白结晶门冬胰岛素组成,可溶性物质能够快速起效发挥效用,精蛋白结晶物质又能够减缓胰岛素释放,长期维持胰岛素效用,但是日用剂量较大[9]。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该研究内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证实随着胰岛素用量的增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提升,而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甘精胰岛素作用于机体后无分泌高峰,门冬胰岛素应用后代谢较快,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更利于血糖水平控制,改善胰岛素抵抗,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日用量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岛低血糖用量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发明速递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
解读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