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香
(902 医院第一派驻门诊部 安徽 蚌埠 233000)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多见于肺结核、肺癌、肺部良性肿瘤和炎性病灶中,在影像学检查中是一种常见的征象,为了更好的对疾病进行判别,把握治疗时间,在临床中就应加强对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对肺部区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多采用CT 诊断和X 线诊断技术,其中CT 诊断是X线诊断的补充,可以为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便于对疾病的鉴别和诊断[1]。为了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本次就针对我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4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为例,均采用CT 诊断和X 线诊断方法,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机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4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临床表现为胸痛、咯血,发热等症状,其中男性39 例,女性35 例;年龄48 ~74 岁,平均年龄(51.58±2.36)岁;经病理学诊断为良性肿瘤11 例,恶性肿瘤17 例,肺部炎症16 例,肺结核18 例,其他12 例。
所有患者均经X 线诊断和CT 诊断,其中X 线诊断方法:采用X 线法及其相关设备对患者肺部区域进行扫描。CT 诊断方法:取64 排双螺旋CT 进行扫描,电压为120kv,电流120mA/s,准直24i×1.2mm,矩阵512×512,层厚7.2mm,视野320×320mm。采用优维显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单次造影,将50ml 优维显加入50ml 生理盐水中进行注射给药,注射速度为每秒6ml/s[2]。图像采集30s,经图像工作站对所有扫描数据进行图像分析,进行诊断。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 诊断和X 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 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P <0.05 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结果对比:经病理学诊断,74 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7 例,CT 诊断为恶性肿瘤17 例,X 线诊断恶性肿瘤13 例。对结果进行分析,CT 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均为100.00%,漏诊率为0.00%,X 线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8.28%、72.22%、94.59%以及27.78%,两种检测方法相比,敏感度和漏诊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结果对比
表2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恶性肿瘤诊出结果比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影像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临床检查中出现多种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是一种常见征象,临床诊断难度大,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有效的诊断技术一直是临床中关注的课题[3]。
在影像学诊断中,当患者孤立性球形影像直径在超过5cm的情况下,则有较大的可能性为肺部恶性肿瘤,肺部上叶间后端病变通常以炎性病变和肺部结核较多,下叶前段病变多发生肺部恶性肿瘤,且球形影像直径越大,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4]。且无论是肺部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都会出现分叶的情况,尤其是在恶性肿瘤中分叶表现更多。如发现肺部病灶内出现钙化,则多为良性肿瘤或肺部结核,在多种肿瘤疾病诊断中,肺部孤立性病灶一直是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难点。据文献表明,CT 诊断技术肺孤立性病灶诊断中确诊率达到88%以上,其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检出率相对较高,通过CT诊断可以对良性或恶性肿瘤进行更好的明确,而X 线诊断难以辨别肿瘤为良性或恶性,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为了对患者肺部病变情况进行更好的分析,应积极采用CT 诊断技术,如属于炎症病变,还要进一步通过CT 诊断来确定病变的程度,以便于医生可以根据诊断结果来进行针对性治疗[5]。虽然CT 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也存在漏诊或误诊的现象,可能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掌握CT 诊断操作技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在本组研究中,经病理学诊断,74 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7例,CT 诊断为恶性肿瘤17 例,X 线诊断恶性肿瘤13 例。对结果进行分析,CT 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均为100.00%,漏诊率为0.00%,X 线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8.28%、72.22%、94.59%以及27.78%,两种检测方法相比,敏感度和漏诊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CT 诊断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临床诊断中敏感度更高、漏诊率更低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