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舒 冉青云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均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课堂上更加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带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教师要积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有效改进自己在课堂上的教法运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数学知识技能,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和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傳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学生总是在被动的听讲,很难以将自己的想法展现给大家,这无疑不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和学习热情,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新教学理念下的一种讨论式学习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在课堂上组织进行合作性学习,以凸显学生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数学教师要将班级的学生较为合理的分为几个探究小组,要注意让不同性格、学习水平的学生混搭,提高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其次,教师要设置本节数学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如①引入二次函数的意义是什么?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③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是什么?④如何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⑤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全面思考这些问题,了解其设置目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对以上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解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让教师撒手不管,恰恰相反,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扶,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担起责任来,学生的合作探究才会更加高效和顺畅。
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数学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自然会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课堂统一式教学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这些差异,久而久之课堂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鉴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设计,有效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次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习惯等,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基础层、中等层、提高层,为分层次教学做准备。其次,教师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堂完成以下内容:①准确认识三角函数的正弦和余弦;②能正确运用sinA和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对比;③能够运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等,而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在掌握基础内容的同时,积极进行拓展和延伸,如深入探究sinA和cosA内在的关系、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等,开阔他们的数学学习视野。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的指导和建议,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都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能。
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课堂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效能。因此,教师要积极在数学课堂开展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习了《投影与视图》章节内容后,组织开展教学评价。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学生甲称,其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也理解了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等内容,但对于正投影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其次,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如学生乙评价学生甲称,甲同学的空间主体思维比较强,能很快的掌握投影与视图的知识,但该同学课堂的纪律性不够强,总是在课堂看小说,需要改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如对于甲能基本掌握《投影与视图》章节主要内容表示认可,对于其在正投影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忙解决,并提醒该同学课堂要专心向学。通过这样众多学生参与下的教学评价,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发挥教学评价的效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作为出发点,注意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激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丰富多样的知识,从而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行动力,也可以事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起到反作用,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潜意识认为局限于某个方面,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全面认识到数学学科对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积极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分层化教学、组织多主体评价,并在课外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快乐的在课堂学习,以此促进和带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