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璋
(如皋市搬经镇卫生院,江苏 南通,226561)
阑尾炎手术在临床手术中切口小、风险低的手术类型,但是防范不当也可能出现感染,患者感染之后的主要病症包括发烧、呕吐、切口红肿等,且会继续引发其它并发症。降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要求我们针对性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有效防范,提升患者康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尝试回顾性分析我院参与临床阑尾炎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我院参与阑尾炎切除术的122 例患者,均通过纳入标准检测,手术时间在2019 年5 月-2020 年3 月期间,以随机均分原则为指导,将全部患者分配到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男41 例、女20 例,22-62 岁,平均年龄(55.04±5.75)岁,病程2-7 月,平均病程(2.01±3.21)月;研究组:男45 例、女16 例,20-63 岁,平均年龄(53.65±6.03)岁,病程2-6 月,平均病程(2.21±2.54)月。全部资料对比统计学差异不突出(P>0.05)。
1.2 方法首先,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确认病情和患病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个人身体素质实施调查统计;其次,对两组患者住院环境进行安排和调查,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环境和术前准备一一确认;再次,在手术过程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手术情况、用药情况进行记录,以供术后分析;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状态、切口长短以及手术人员经验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的因素。
综合研究数据分析结果,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为外因与内因两种,研究组患者的各因素指标对比结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各因素指标对比
阑尾炎发病因多样化,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外科肠道疾病,患病群体中以青年患者居多,且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临床上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的发病因常见梗阻感染,由于梗阻阑尾是狭长管道,有且仅有一段连接盲肠,梗阻会导致官腔内部分泌物积压,导致内压身高,阻碍阑尾远端血运,然后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感染发生率提高;慢性阑尾炎一般是由于急性阑尾炎发作之后病灶没有清除彻底,继发性感染,久治不愈。阑尾炎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切除术是根治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很多患者行切除术之后手术切口感染严重,系列并发症延迟了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
外因:第一,居住环境。患者的住院环境卫生标准不高,外部细菌入侵造成切口感染;第二,手术医生经验是否丰富。阑尾炎手术是微创手术,因此很多时候医疗机构没有引起重视,部分阑尾炎手术由临床经验不足或者实习医生代为组织,医生行医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过程中切口缝合、药物使用等都可能不规范,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几率也提高了;第三,切口长短。切口如果过长,则患者术后活动受到影响,比如排便困难,造成伤口拉伸延长创口恢复时间,增加感染可能性[1]。
内在因素:第一,患者身体素质。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也影响着患者手术切口的恢复速度,比如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速度比较年轻患者则慢一些,在护理不当的情况下,发生感染的几率更高;;第二,抗生素药物的服用。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和消除炎症。
综合研究结果,尽管我们发现临床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要素有内因和外因两部分,但患者术后活动、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也是护理重点,建议患者术后7d 内清淡饮食,恢复期间禁止刺激性食物;按医嘱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术后7d 后可以参与康复训练活动,但是活动量应该适当,不能造成伤口拉伸。
对本文所选的 122 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远远低于参照组患者,同时根据多方分析各项指标也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由此可见,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诸多,需要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和家属从不同方面注意,避免切口感染、化脓而引发患者发生其他疾病[2],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对感染因素的全面分析得知,影响切口感染因素分为外在和内在因素,或其他复杂性原因,医护人员要有前瞻性和预知性,避免产生医患纠纷[3]。
综上所述,对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中、后,进行切口感染的全面因素分析,并做好相关预防准备,予以优质的护理,协助医生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一旦发生感染也要做好应急措施,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