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大会主论坛聚焦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

2020-10-22 03:57郑恩红宿东
太空探索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引力波太极北斗

文/ 郑恩红 图/宿东

北斗系统、火星探测、载人登月、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9月18日,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结束后,作为中国航天大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深的核心活动,主论坛邀请15位专家和领导作特邀和主旨报告,共同研讨我国航天发展战略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海上丝绸之路”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全球航天与开放合作等热点焦点问题。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

杨长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与融合应用》

“我们成功地走了‘三大步’,分步实施了‘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发展思路,形成突出区域、面向全球、富有特色的北斗系统发展道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作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与融合应用》报告时讲到。

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中国北斗“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据杨长风介绍,福建等地已开始利用北斗短报文对海上渔船进行跟踪监控管理、进出港智能管理、应急指挥调度。全国7万艘渔船安装北斗,累计救助渔民超过1万人,成了渔民的“海上保护神”。

“未来,我们要建设更加完善、融合、智能的综合PNT应用服务体系,实现海陆空天室内水下深空全域无缝覆盖。”杨长风说。

张荣桥:《初战告捷、任重道远,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概述》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首战告捷,但成功发射距离任务成功还非常遥远。”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在作题为《初战告捷、任重道远,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概述》主旨报告时讲道。

当天,张荣桥还公布了天问一号火星车更多配置细节:重量约240公斤,为6轮独立驱动,携带6台载荷,其太阳翼呈蝴蝶翼形。

张荣桥表示,天问一号任务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未来中国还将实施小行星取样返回、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等任务。

周雁飞:《实施载人月球探测的初步方案设想及有关思考》

“我国目前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法满足登月需求,也需要新研制载人月面着陆器。另外,我们还没有地外天体生存的经验,载人航天活动的地面支持主要局限于近地轨道任务,需要建立系统的月球科学探测与应用体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周雁飞作了《实施载人月球探测的初步方案设想及有关思考》的报告。

为什么要坚持搞载人月球战略性探测?

周雁飞认为,提供一个科学探索的新平台是支撑我国航天强国战略的需求,“要通过无人月球探测和载人战略探测,使中华民族从月球知识的使用者变成提供者。只有付出超常的努力,不断开拓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包为民:《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思考》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作《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思考》的报告。

包为民谈到,我国将在全面提升新一代运载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础上,计划到2045年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

吴岳良:《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

“引力波的发现使得人类可探测到基于电磁波无法观测到的宇观尺度和新的天体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在《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的报告中透露,中科院正在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

中科院从2008年就开始前瞻论证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科学前沿研究,提出了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确定“单星、双星、三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周雁飞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

2018年8月在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立项实施“太极计划”单星工程任务,“三步走”的第一步正式启动实施。吴岳良介绍,“太极一号”科研团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卫星研制,2019年8月底成功发射。

童旭东:《中国高分专项10周年建设应用成效与经验启示》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作《中国高分专项10周年建设应用成效与经验启示》的报告。

他介绍,高分专项总体构建起了我国自主可控、稳定运行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区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遥感信息支持。

童旭东介绍,未来高分工程将坚持顶层规划、创新驱动、应用导向、统筹兼顾、开放合作等原则,不断激发实施主体的内生动力,大力推动遥感应用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体化遥感服务能力,持续塑造“中国高分”核心品牌。

于登云:《嫦娥探月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作《嫦娥探月工程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于登云介绍,嫦娥五号探测任务预计2020年前实施,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我国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相比于之前的任务,嫦娥五号承担的任务最重,同时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更多。

第一个难题就是采样,因为月球引力和地球不一样,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采样封装技术很关键,我国以前没做过。

完成采样之后,探测器将样品带回地球,这个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月面起飞。“我们原来在地面发射火箭,技术比较成熟,但在月面,是以着陆器作为起飞平台,怎么散热、怎么导流等一系列问题,以及上升过程中的控制,以前没做过,这些是难点。”于登云说。

采集的样品成功从月面起飞后,要经过交会对接,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中,随后返回器携带样品返回地球。这个过程中,返回器的速度更高,需要一个既安全又稳妥的返回路线。

“以前是以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返回,这次是以每秒11.2公里左右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返回体的气动外形、防热材料以及控制,都将是一个挑战。”于登云说。

王小军:《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作《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的报告。

结合正在实施的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王小军从发展情况分析、总体方案构想、关键技术分析、发展路线设想等,畅谈了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设想,表示愿与国内外同行和伙伴们一道携手,共同实现人类走向深空、漫步火星的梦想。

王长青:《迈向空天时代——空天飞行器发展展望》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

▲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长青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夏刚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长青作《迈向空天时代——空天飞行器发展展望》的报告。

空天飞行器是可在稠密大气、临近空间、轨道空间飞行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将助力人类实现自由进出和高效利用空间。

王长青从创新的逻辑、国际研发格局、空天飞行面临的重大问题等,对空天飞行器的发动机、材料、可重复使用技术等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夏刚:《发挥空间技术优势,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夏刚作《发挥空间技术优势,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报告。他从“国之重器,勇担航天强国建设使命;天海融通,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携手合作,同创融合发展美好未来”几个方面进行了演讲。

21世纪“海丝”建设对空间信息需求更迫切,未来将综合运用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技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冯仑:《民族品牌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 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寰宇太空创始人冯仑

近年来,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各界精英纷纷加盟助力航天技术发展。今年,航天大会特邀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寰宇太空创始人冯仑作《民族品牌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的报告。

冯仑认为,民营企业能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科普内容创造和生产、教育培训;二是开拓、启发商业市场,将民间小乐趣、小情感和需求发展成大商机;三是在制造业方面,民营有着元器件生产的成本优势;四是民间的活力和想象力,会促进对不成熟的领域的探索。他希望把自由幻想注入航天发展。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陈杰作《空间堆核动力技术选择研究》的报告。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主任张国亭作《巨型星座的高效运行管控》的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航天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积极倡导开展国际合作,今年的大会还邀请了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空间科学家迈克尔·布兰克和德国科隆大学空间法研究所所长斯蒂芬·霍波。因为疫情原因,他们通过视频分别作题为《行星探索赋能国际合作》和《保护外空环境:从法律层面思考空间碎片带来的危害》的报告。

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从战略、技术、案例等多维度深度解析了我国航天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引发了思维碰撞,为今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和参考。

▲ 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空间科学家迈克尔·布兰克作视频报告

▲ 德国科隆大学空间法研究所所长斯蒂芬·霍波

猜你喜欢
引力波太极北斗
北斗时钟盘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중국 별’을 더욱 빛나게 해야 한다
引力波探测宇宙大怪物
发现引力波
太极马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