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校
引言:初中美术课程中审美与鉴赏教学是当下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气质还能陶冶情操,还能完善学生的价值观。新课改下美术学科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一个创新化、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教学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流出足够的观察分析的机会,当学生能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从一个物品联想到另一个物品之上,并将其他的相关内容融合到一起。此时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阶段,就能够实现积极的情感带入,始终保持一个欣赏的眼光,并将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确立。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适应教学节奏的机会,也就是说课前准备好作品,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的途径,将自己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敏感度不断提升。就某一个细节开展分析探讨,就有机会将具象思想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此时学生在想象力发展阶段,不受任何事物的局限,思维的自由性提升,能够给创新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初中美术对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初中生的全方位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以及绘画创作的兴趣提升,通过想象与理解记忆的途径,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是一节户外写生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决定自己所表现的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眼见的现实中的素材进行取舍与美化。由此可见,教师足够了解学生的心理,也能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加强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审美能力有效增强。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还是一个人文素质培养的学科,本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学生在面对升学的压力的时候往往容易把美术学科定义为“小科”,从而忽略了对其内在含义的理解。所以在审美教学中要在课本教学的同时,及时发挥实践的作用,发挥美术是一门即时的视觉艺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在学生有兴趣或是注意力集中的时候,通过潜移默化的灌输,以激发学生对于艺术审美的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上一堂课外实践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观察校园里具有特色的建筑和雕塑,引导学生从身边环境中发现美,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于自己校园的喜爱之情。或是在假期组织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开始之前,先给学生参考《富春山居图》、《雪漫兴安》等相关作品,然后再带领学生观察真正的崇山峻岭或是冰天雪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艺术作品的美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美术课程中为了鉴赏教学的最优化,优质的多媒体资源和课件必不可少,合理的使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美术鉴赏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体验。
例如,在《星月夜》的鉴赏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作者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舒卷涌动,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又神秘的。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可能无法理解这些画作中所体现的思想,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经常出现的天文现象准备一些科普性质的影音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星空的浩瀚和人类的渺小,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一些其他关于天空、极光等主题的图片和画作,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Starry Night》、《Liekkas》等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聆听,默默感受画作中的那份宁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要随时随地的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大家畅所欲言,让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不要盲目追求固定答案。对于学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要足够的重视,要恰当给与学生肯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为学生树立起自主鉴赏的信心。
结语:在初中的学习阶段,美育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诸多学科中,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对美感、情感、艺术感的认识和培养最为明显。本文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以美术教学里的审美教育和鉴赏教育为突破口,整理出切合一线教师工作的教学方法,使中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美的特质和内涵,学会认识美、鉴赏美,并根据实际情况,把审美和鉴赏融入到生活当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沉淀正确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