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斌
摘 要: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而阅读更是对学生语言的理解上和学生自身表达上尤为重要,学好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學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课堂实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改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改变当前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旨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而阅读是评价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样是小学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完善的阅读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母鸡》这篇课文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先复习回顾:颤颤巍巍、如怨如恕、反抗、成绩、凄惨、慈爱、辛苦、警戒、欺侮、掘地、鸡雏这些词语,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快速默读课文,用三分钟的时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又有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课堂上留出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交流下面的问题:从文中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体现出母鸡的什么品质?另外,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味.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更能吸引住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当然.教师在设计中必须不破坏童话的原汁原味,还要巧妙加料把味调得更浓,这就是得凭借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想。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阅读童话,而且也为成为一个小童话家而汲取养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
比如:在教室内建立属于孩子的阅读区,孩子能够轻松愉快的在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区域范围内读自己想读的任何一种图书。让孩子做一些有思想的摘抄,可以是一些有意思的笑话和诗歌,隔三差五给学生们创造一些惊喜,为孩子创造阅读带来的惊喜。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阅读这件事,包括如何建立阅读习惯、生字词表,一起阅读课文。为学生准备有趣的小便签本,把便签本当成学生的日记本,学生能够方便随身携带、随时观察随时记录,随时写任何想写的东西。提倡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去图书馆借书、买书、和朋友们一起看书。把阅读和有趣的户外活动联系起来,带着学生到户外活动,在帐篷里读书、在吊床上读书、在小船上读书,一切能给学生新鲜体验的阅读活动都是学生想要的,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学生就会爱上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沈梦婷.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32.
[2]王晓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教师,2018(S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