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雅丽
【摘 要】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营养、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感染等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加用纳洛酮+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FIB、D-D,两组患者全部研究对象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FIB、D-D水平无统计学差異(P>0.05);治疗后研究组FIB水平、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纳洛酮;依达拉奉;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数据统计显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急性脑血管病多伴随着神经功能损失,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治疗后也易遗留瘫痪、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已成为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2]。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学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对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患者年龄(54.34±7.61)岁;缺血性脑卒中124例(68.89%),出血性脑卒中56例(31.11%)。随机将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疾病类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营养、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感染等常规保守治疗,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止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抗凝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注射液2.0mg+生理盐水250ml,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250ml。连续用药14d,2次/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D二聚体(D-Dimer,D-D),两组患者全部研究对象NIHSS评分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指定研究人员记录、评定观察指标,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FIB及D-D水平
如表1所示,两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FIB、D-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IB水平、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NIHSS评分
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23.06±4.13)分、(22.89±4.26)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NIHSS评分(11.92±3.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18±3.45)分,说明研究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D不仅参与多种炎症因子信号的传导,还可抑制红细胞聚集,D-D水平变化常用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3],D-D水平的升高时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脑组织自由基损失的重要原因[4]。依达拉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脑组织周边的羟自由基,是临床常用于脑血管病的脑保护剂[5]。本次研究中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用药后D-D水平明显降低,此外还发现二者连用可明显改善局部病灶血流量。羟自由基的减少,还可缓解脑组织水肿,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本次研究主要体现在NIHSS评分降低。
本次研究显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冰.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FIB、D-D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28(3):102-103.
[2] WANG D L.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agnesisum sulfate and a large dose of Naloxone on acute stroke[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2011,(5):35-39.
[3] 吴燕生, 李昌.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急性重型颅脑损失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15,39(5):892-893.
[4] 蒋玲, 张光伟, 帅杰.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近期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27(3):339-343.
[5] HORIE n,TATEISHI Y,MORIKAWA M,et al.Acute stroke with major intracranial vessel occlusion:characteristics of cardioembolism and atherosclerosis-related in situ stenosis/occlusion[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6,3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