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

2020-10-21 21:58徐红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调研高中生价值观

徐红丽

摘 要:随着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党的十九大也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地理生态价值觀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课堂,用真实的学生反馈以此证明如何通过地理课堂构建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地理课堂;可持续发展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一)调研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受教育层次参差不齐,民族习惯和信仰各不相同,不同阶层存在生态价值观上的较大差异。从而“美丽中国”建设的阻力就出现了。另外,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部分资源明显不足,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匹配,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走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而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共同进步的发展新路。高中生的生态价值观如何?我们要通过科学调研,发现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为了能够得到完整科学的调查数据,本次调研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阶段一从2019年6月10日开始,至2019年6月20日结束;阶段二从2019年9月15日开始,到2019年9月25日结束。两个阶段共历时20天。调研对象为普通高中(非职高和技校)各年级学生,主要通过班级微信群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并在校信通上通知家长和学生认真填写,配合调研。

(二)调研意义

1.推进高中生生态价值观调研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的前提是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但是作为马上就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中生,他们的生态价值观念如何,他们更关心哪些方面的生态建设,他们主要通过那些途径获得相关知识等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更加准确、详细地进行了解,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他们在生态价值观,从而进行更加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纠正他们的错误倾向,培育拥有科学生态价值观的社会建设者,为实现蓝天碧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2.高中生生态价值观仍期待提升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形成高尚人格,良好意识形态起到重要的作用。高中生一部分升入大学成为大学生,而另一部分则会直接进入社会,参加社会建设。现在的高中生的生态价值观的状况,几年后就会影响到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高中生的生态价值观对未来美丽中国的建设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应当把当代高中生培育良好的生态价值观的接受者、拥有者和实践者。因此,对高中生的生态价值观进行调查,通过科学的数据俯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高中生生态文明意识,端正生态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和社会的行动力,为建设绿色家园添砖加瓦。

二、数据分析

(一)在生态价值观的形成方面

被调查者对于个人的生态价值观的形成的观点是较为一致。7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24%的被调查者学校教育认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学生生态价值观和环保意识的形成较小,认为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方面

被调研者对"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统计,我们发现66%的答案是认为生态保护比经济建设更重要,占比最大;2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保护比经济建设重要;有11%的人认为相比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更重要,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关心和关注。

(三)关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及了解程度

从数据中来看,大部分人了解途径较狭窄。其中,在"关于了解生态文化的途径"中,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自媒体所占分量特别中,达到85%,较少的人(13%)是通过平时的旅游活动了解到生态文化的途径,令人可喜的是大部分人(78%)是通过教师的课堂了解,仅有一小部分受调查者(10%)通过文化馆或纪念馆了解,通过父母言传身教了解到的人数也不少,接近一半的人(48%)。在"关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中,地理课占63%,思想政治课占27%,语文占7%,其他占3%。

三、对培育高中生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建议

问卷调查的结果,让我们较为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生的生态价值观及生态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存在诸多需要明确提出并改善的地方。

(一)以地理学科教育渗透为主,其他学科教育相互配合与法律教育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科内容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制定跨学科的生态价值观培养计划,以教育内容最丰富的地理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做好配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演好提升高中生生态价值观水平的这台戏。不仅要求道德教育巩固发展,而且法律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颇。

(二)提升高中生生态价值观需要建立全面的生态文化宣传体系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工作,开辟多种形态的生态价值观课程,运用文字、图像、歌曲、影视、微信、微博等多种手段,增强传播影响能力。注重以小见大、以情感人,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反映生态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力求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三)课程学习培养与生态实践活动齐头并进

首先,学校要发挥已有学科的作用,挖潜增效,在少增加老师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育的效果。学校已经课设了14门课程,每一门课程中都含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尤其以地理、政治学科教育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挖潜增效,发挥这些学科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意识水平。

其次,开展实践活动,以行促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急性,让学生提升实际的行动能力,并在行动中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消化吸收。班主任和社团指导教师可以围绕生态问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高中生们在参与该活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态价值观水平,唤起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使大家能够做到保护有心,保护有力。

参考文献:

[1]任金秋,刘欣.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62-67.

[2]李晨薇.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探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李晨薇.浅析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1):213-214.

猜你喜欢
调研高中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