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肖枫
在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笔下,三月桃花水有着动听的声音,像铃铛、像竖琴,它有明洁的颜色,像丝绸、像明镜,它那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描写江南春水的散文。课文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陶醉。那么,对于这样优美的一篇散文教学,要将“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语文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读来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品读感悟的能力,并且在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的良好能力。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培养起善于观察大自然的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知识与能力
首先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关键语句分析,让小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优美的语段,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学会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而且可以使学生得以初步体会本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阅读方面使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本章重点在于通过文本的教学,学生可以写喜爱的某个地方,并且从自己的文章中表达对其的喜爱以及深刻的感受。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正式开讲之前,老师要先通过一定的情景导入吸引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经过一个漫长而且寒冷的冬天,春姑娘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出示相关春日美景图片),她给我们送来了叮铃铃的乐曲,优美动听。带领我们欣赏美丽的春景,那河水如丝绸一般映照着美丽的天空。(之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而那潺潺的春水也在向我们招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靠近那美丽的春水吧!”
三、阅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老师的初步引入,相信小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想要学习《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为了保证小学生可以将这篇课文理解透彻,顺利朗读,老师就要先从学生能够读准字音下手,引导学生标注新的字词读音,给段落标上序号。然后让小学生首先自由朗读这篇课文,对本篇文章可以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语文教师还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直接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讲解,而要善于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比如语文老师可以这样问:“通过大家的朗读,老师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深有感悟,那么,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呢?”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初步阅读文章的效果如何,从而调整后的教学内容,还能锻炼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思维。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通过学生的初步感知,语文老师就可以更好地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当然这一环节也不能仅仅是老师引导学生批注重点词句,老师进行个人讲解分析。而应该改变这种传统得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互动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可以这样设计:
1.听了学生的描述,我仿佛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到三月桃花水的迷人之处。文章写道:“三月桃花水……在水中回旋。”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桃花飘落水中的桃花流水美景图。”
2.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还写道:“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河水流过……的麦苗谈心”这里的“轻柔”以及“谈心”大家是怎样的理解的呢?(指名学生回答,老师进行完善补充。)
3.“那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人开梨播种啊!”“催促”是什么意思?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生活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其含义。
4.指名学生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一段,然后提问: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留给学生小组讨论时间,然后選出代表回答,老师补充:因为三月桃花水洁净明丽,所以把它比作明镜。)
(三)入境课文,体会写法
通过前段的词句精讲,在学生的参与下可以更为深刻地了解一些优美句子的意境,然后老师对一些句子进行相关画面展示,比如:“蓝蓝的天……飞翔的燕子”这句,老师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通过一系列的讲解、提问、讨论,学生做整篇课文深入理解后,老师再问学生:“为什么三月的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进行讲解说:“同学们说得都很正确,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洁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感谢刘湛秋笔下这迷人的三月桃花水,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之处,我相信此时此刻那珍贵的桃花水一定已经流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自己喜爱的春景进行写作练习,看看大家的文采是否和自己喜欢的美景那般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