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对高校会展专业建设的作用机制

2020-10-21 05:08张云秀连建功
博鳌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

张云秀 连建功

内容摘要 高校会展专业建设应围绕会展活动,培养既懂策划又懂运营的专业会展人才,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在高校教师指导下,通过专业学生对地方物产文化的调研发掘、征集展示、解说传播等方式,使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完美结合,不仅构成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也对增强学生地方文化自信和促进文化传播发挥重要作用。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会展专业举办的特色物产文化节为例,通过调查和直接参与,审视校园物产文化节对高校会展专业建设的作用机制,可为相关高校会展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物产文化节 会展专业建设 作用机制

1 引言

随着会展行业的飞速发展,自2002年以来,国内设置会展专业的高校增至300多家,每年的毕业生达2万人左右,但由于多数高校专业实践条件建设滞后,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2019年10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会展专业举办了以“老家河南”特色物产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实体展会综合实践项目,为其专业课程建设、学生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专业知名度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发掘家乡的物产文化,在展会现场进行解说和展示,无形中坚定了其文化自信,扩大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2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

物产和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关系密切,构成了当地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地方形象的标志和城市名片。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依靠当地的特有物产举办物产文化节,深挖物产文化,延伸产业链,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仅当地物产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地方经贸也得到飞速发展[1]。大学除了肩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外,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特别是地方高校,其人才培养应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度挖掘家乡物产文化精髓,搜集物产文化载体,在高校校园内举办地方特色物产文化节,大学生以地方大使和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展示和解说,在提升地方物产文化形象和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特别是活动举办过程中能够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的举办更是意义重大,这和高校会展专业围绕活动项目办专业的目标理念不谋而合,校园物产文化节在地方应用型本科会展专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对高校会展专业建设的作用机制

3.1物产文化节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要求学生具备策划营销、有效沟通、组织运营、应变创新等多种能力[2]。在举办校园物产文化节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项目调研和策划,根据物产特色、场地、观众等安排活动内容;其次,需要对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寻找赞助商,征集展品;再次,需要对所掌控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团队合作情况下将展具、展品、观众等整合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最后,活动结束后还要关注活动效果的评估。这一过程中涉及展会调研、策划、宣传、招展招商、现场布置、服务、评估等多个环节的工作, 涵盖所有的会展专业知识与技能,所有環节均由学生自己组织、策划与实施,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水平[3]。

3.2物产文化节与会展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展专业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关注的对象设置相关课程,除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会展项目流程,在课程内容和授课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将实体会展项目融入每一课程建设过程中,同时在实践课程设置环节,需与大学生身边的活动项目紧密结合,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从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校园内举办特色物产文化节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开展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会展策划课程,学生通过物产文化节立项、宣传推广、现场活动、赞助等各种策划方案的撰写,使其课程的理论教学得以实施;其次是会展营销课程,物产文化节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其举办需要得到学生、学校领导,甚至社会大众的关注,这就需要有周密完善的活动宣传推广计划,这就为会展营销课程提供了较好的实践载体;最后是会展管理课程,在物产文化节举办过程中,涉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危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内容,其案例和项目同样可以有效渗透在会展管理的相关课程中,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理论实用性。

3.3物产文化节与会展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综合性实践项目和实践教学平台短板是当前高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校园地方物产文化节的举办为专业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其一,可将物产文化节作为高校会展专业综合性实践项目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学生全方位参与会展项目的有效实践载体;其二,可成立模拟公司性质的会展工作室承担物产文化节相关事宜的运作,让学生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参与公司日常运作和项目运作,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其三,条件成熟情况下,物产文化可与地方文化旅游部门、相关会展公司和高校联合举办实体的物产文化节,从而实现专业实践平台向创业孵化平台的转变。

3.4物产文化节与专业知名度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4]。同样,办好一次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对学校、院系和专业知名度的提升会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奔赴家乡进行调研和展品征集过程中,不免会提到高校会展专业和即将举办的活动,自然会提升学校和专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知名度;其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需要宣传推广,同样会提到什么单位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什么活动,目的、宗旨和意义是什么,将会大大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再次,活动举办过程中,不管是否邀请专业的媒介,自媒体遍布的背景下,专业教师和学生对活动进行直播或者在自己朋友圈内进行发布,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学校和专业。

4案例研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老家河南”特色物产文化节

4.1活动背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会展专业设置于2007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效。2017级为该校首届本科会展专业,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校园展会综合实践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认知和传播,将2019年度的校园展会综合实践项目的主题确定为“老家河南”特色物产文化节,以地市家乡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收集当地物产的相关情况,假期内到物产生产地、生产企业或者经销企业调研并征集展品。同时,在本专业实践周期间,要求学生对物产展品、展台进行装饰,撰写解说词,策划展示方式;物产文化节活动现场需要学生分组对带来的物产进行集中展示、解说;专业教师组成评委团从展品选择、展台设计、展示方式、团队协作、解说演示等方面进行打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进行表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从专业角度全方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并有效传播家乡物产文化。

4.2活动效果

活动从2019年7月份启动,在教师指导下,该校171名学生采取模拟公司制项目化的运作模式,设置组委会,任命项目经理,展品征集组、宣传推广组、后勤保障组等,策划相关文案,开展系列工作。历时3个多月,该专业171名学生奔赴河南30多个县市进行调研和展品征集,征集各地特色物产展品200多种,400多件,其中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南阳玉雕、信阳毛尖、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众多展品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韵味。活动现场,学生分工有序,以组展商、参展商、专业观众、媒体等不同角色出现,专业角度演绎校园物产文化活动。活动还邀请了学校和各职能部门领导、校外媒介嘉宾参加开幕式,活动效果也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凤凰网报道指出该活动是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是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重大举措。活动举办过程中,专业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将“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团队协作”等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4.3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校园物产文化节的举办对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有效促进了河南地方物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强了大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但作为会展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载体,活动举办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4.3.1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

作为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合理进行项目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安排,力求专业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情可做。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明确每个学生具体的职责分工,以便采用组内沟通、组外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

4.3.2课程教学的规范和掌控

将物产文化节作为专业集中实践教学项目,项目运行就要符合教学的规范,从教学大纲到授课计划、从实践指导书到教案、从课时安排到考核评价等都需要有完整的教学文件,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合理的掌控。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工具、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关键环节不排除为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3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

高校会展专业在校内举办物产文化节,不仅会涉及学院和教务部门,在活动运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后勤、宣传、保卫等职能部门,校外调研和展品征集还会涉及各地文化旅游、商务部门和相關企事业单位,有时候问题并不是教师和学生所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学院、甚至学校出面进行协调,解决场地、宣传、展品获取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将物产文化展示和销售结合,实现专业教学和企业盈利的双赢。

5结语

利用校园特色物产文化节促进高校专业和实践课程建设,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和活动参与机制,处理好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专业能力提升和思政教育的对接,不仅可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专业建设创新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但活动过程中,在展品征集、学生自律、教师引导、持续发展等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第一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 在读本科生)

(本文由2018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设计研究与应用(2018059)》阶段性成果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艳华.牡丹江利用地理优势应推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J].国际公关,2019(3):155.

[2]连建功.校园展会对会展专业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6(6):81-84.

[3]佟静,刘佳欣.高校校园展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0-13.

[4]陈泽炎.对“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理解和认知[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8(16):10.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
翻转课堂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机制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沟通体系的作用及建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