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魁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6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48.3%,未见健康体检者尿微量白蛋白呈阳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对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158-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的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同时就已存在糖尿病的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尿常规检查尿蛋白也多为阴性,难以做到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是肾病发生的早期征兆。故选取我院6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探讨和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尿病早期肾病之间的关系,为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为A、B两组,A组为研究组,选取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0岁。B组为对照组,选取已除外各种慢性病,并排除泌尿道感染、运动、情绪激动等可以引起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状况,常规检测尿蛋白均为阴性的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尿液标本留取方法:收集晨尿(早起时第一次尿)中段尿10ml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
1.3仪器与方法:挪威NycoCard Reader Ⅱ全定量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20mg/L,20-200mg/L为微量白蛋白尿期。
2.1 A、B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含量对比分析:检查结果提示,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48.3%,未见健康者尿微量白蛋白呈阳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程与糖尿病早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关系分析:病史越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越高,见表2。
3 讨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许多患者通常缺乏比较典型的症状体征,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以为阴性,血清肌酐、尿素等均无异常,这是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轻微,肾小球滤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故大、中分子的蛋白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加之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从尿中排出的蛋白极微量,一般定性实验无法测出,所以定性一般阴性。本实验中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明显增高,说明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早期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这是由于早期肾小球滤过膜选择性屏障受损,蛋白非酶糖化终末产物增多,相互交联沉积,使肾小球基底膜表面负电荷丢失,小分子的微量白蛋白容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中1。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2。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病史呈正相关,病史越长,阳性率越高,说明肾脏损伤越严重3 。所以持续存在的微量白蛋白尿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最主要线索4。尿微量白蛋白位于20-200mg/L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认为此时病变经治疗尚可复原,尿微量白蛋白可转为阴性。如不予以特殊的干预治疗,约80%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尿白蛋白排出量将以每年10-20%的速率增加,在10-15年内发展至明显糖尿病肾病或呈临床糖尿病肾病,同时伴有血压逐渐升高。故一旦检测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就应及早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禁烟等,防止进入不可逆转期即尿微量白蛋白>300mg/24h。因此,定期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白垚,罗云莉,程大林.糖尿病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应用进展[J].重庆医學,2002,31(8):747.
吴松华.NIDDM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分泌杂志,1994,15(4):242-243.
杜修治.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关系浅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3):11,114.
孙洪喜,陈莉明,杨菊红,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7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