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花 甄向如 李荣华 冯利霞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行腹腔镜术后用药与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时间段到我院就诊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100例,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不予用药)和治疗组(100例,腹腔镜手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妊娠情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和不良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剖宫产38例、自然分娩25例,妊娠成功率为63.00%。参照组中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18例,妊娠成功率为47.00%。治疗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36.00%明显低于参照组14.00%(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行腹腔镜术后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能明显增加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88-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为痛经、月经异常以及下腹疼痛等,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导致不孕。有数据显示,育龄期女性发病率在15%左右,其中不孕女性占据45%-55%[1]。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首选治疗方式为腹腔镜手术,但单一的手术治疗最终妊娠效果并不理性,术后一般需要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才能改善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进行研究,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行腹腔镜术后用药与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时间段到我院就诊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9±3.16)岁;r-AFS分期:Ⅰ期25例、Ⅱ期19例、Ⅲ期38例、Ⅳ期18例。治疗组中患者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7±3.08)岁;r-AFS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例、Ⅲ期35例、Ⅳ期2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差异保持均衡性(P>0.05),提示对比研究成立。
1.2方法
参照组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以穿刺套管针在腹腔内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于小腹两侧分别使用5mm、10mm套针管穿刺。借助腹腔镜详细了解腹腔内实际情况,以电凝灼烧术清除病灶,分离粘连盆腔,恢复盆腔解剖结构,并将其置于透明质酸钠,再剥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若患者出现伞端闭锁给予输卵管造口术,最后将积液吸出,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术后将组织标本送检。治疗组患者在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给予孕三烯酮(国药准字H19980020;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每次2.5mg,每周2次。
1.3观察指标
①妊娠成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统计患者自然分娩、剖宫产、自然流产以及异位妊娠的情况。妊娠成功率=(自然分娩人数+剖宫产人数)/总人数。②复发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例数,计算复发率。
1.4统计学
将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妊娠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中剖宫产38例、自然分娩25例,妊娠成功率为63.00%。参照组中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18例,妊娠成功率为47.00%。治疗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3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6.00%,治疗组中1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00%,治疗组復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x2=12.901,P=0.000)。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伴有盆腔包块、腹痛和不孕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有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有超过9000万女性患此病,并患有不育症状[2]。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提高妊娠成功率,并延缓复发。临床实践证明,单一药物治疗该疾病的疗效并不理想,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理想,可有效分离粘连组织,清除病灶,并实现盆腔结构的重建,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也不可忽视术后使用药物对生育功能的恢复的影响[3]。本研究对2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一组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一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妊娠成功率63.00%明显高于参照组47.00%(P<0.05)。治疗组复发率36.00%明显低于参照组14.00%(P<0.05)。腹腔镜术后用药可有效抑制残留病灶,使其萎缩死亡,可改善盆腔环境和相关器脏的功能,进而恢复排卵功能,提高妊娠成功几率。孕三烯酮是近年来治疗该疾病使用较频繁的一种药物,副作用小且患者的耐药性好,停药后可恢复排卵功能,利于受孕。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行腹腔镜术后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能明显增加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李焱,张震宇,刘崇东,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53-56.
苏胜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1):32-36.
徐蕾,孙平平,赵亭亭.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刊,2015,50(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