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发表于2000年的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是当代作家方方的代表作品,该作品以1957年反右至1966年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群居住在乌泥湖的水利专家们所经历的种种考验和历练,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历程。
关键词:方方;《乌泥湖年谱》;叙事策略
一九五七年的那场“反右”运动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无论是心灵上还是精神上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解放,一些作家陆陆续续地站出来重新讲述这段历史。方方发表于2000年的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便以1957年反右至1966年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群居住在乌泥湖的水利专家们所经历的种种考验和历练,以独特的非亲历性叙事风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传达出对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独到理解。
一、散点透视:多元叙事下的强烈真实感
这部《乌泥湖年谱》最能表现方方错综复杂的叙事手法。在四十二万字的十年政治运动叙事中,她集中刻画了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年间知识分子在极度异化的生存困境下,精神上彷徨困顿所带来的心灵扭曲,灵魂矛盾不可调和的悲剧。以一九五七年至“文革”初期知识分子群体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历史的集中展示为“面”,以多个知识分子独立个体的人生体验为“点”,通过多点叙事、点面结合的方式,共同建构出历史氛围浓厚,真实感强的复合叙事网络。
在《乌泥湖年谱》中,方方沿用了中国小说传统的叙事策略,大范围、全方位地活畫出一部知识分子的精神消亡史。主人公丁子恒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旁观评价者,许多人和事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时,是经过丁子恒过滤之后的再次接受。然而丁子恒并不是整部作品的唯一叙述者,许多场景是丁子恒这个“镜头”无法扫描到的,很多人和事都是在丁子恒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运用具有一定游移性质的叙事视点来展现右派知识分子受到的身体和精神伤痛。比如时而以雯颖的眼光来看,时而又以孩子们的眼光来看。这种特殊的叙事手法有很多其他叙事方式没有的优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如苏非聪的坚而易折,孔繁正的丧失自我,刘格非的无处遁逃,丁子恒的谨小慎微等等。作者正是合理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才更加巧妙地挖掘出“反右”运动中知识分子们被阉割的精神世界。
二、双线交织:两个世界的鲜明对比
方方在小说中创造了两个完全不同氛围的世界,这使得本篇小说与以往右派叙事截然不同。一个是在惨遭政治迫害的沉重历史背景下无处遁逃的知识分子世界,另一个是在欢快活泼的家庭氛围下自然和谐的妇女儿童世界。前者多为男性知识分子,后者多为女人和孩童,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种沉闷压抑,另一种却显得轻松愉悦、自然和谐。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家庭主妇和儿童的日常生活连接在一起,以温馨的家庭回忆冲淡政治生活的残酷,消解这种悲剧带来的惨烈深痛。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方方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还原了这群知识分子的家属子女的日常生活,在乌泥湖这个地方,他们共同经历了这个多种多样的苦难。在这期间,因为家人,带给他们心灵上的寄托和对生活的希望,又因为保全家人,他们的精神承受着良知与责任的考验。这些既是对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描写,又作为一种世俗生活的力量,在参与制造这场无事的悲剧。而以往的“反右”作品中,往往将知识分子英雄化,将他们对于苦难的承受完全归因于自身崇高的品质,却忽略了家人对于这群有血有肉的知识分子们的感性制约。这些不乏铮铮傲骨的知识分子,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因为家庭子女而不得不忍受和屈服于这个多事之秋所加诸的种种外在的压力,最终又都不得不扭曲自己,退守个体生命或世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于是这种无事的悲剧便愈益加深,同时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乌泥湖年谱》最大的突破是它没有将整部作品都放在具有悲剧性命运的知识分子叙述中,这里同样还存在一个充满温馨童稚的世界。从小说可以看到方方小时候的影子,甚至很多人和事都是作者童年的回忆。所以在创作时她有一种对童年的特殊情感,这种情感源自作家的内心。
三、编年史方式:历史发展中的命运轨迹
方方的《乌泥湖年谱》以编年史方式编排了故事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从1957年到1966年这十年间的特殊历史时段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以居住在乌泥湖的首批三峡建设者丁子恒、苏非聪、皇甫白沙等一批科技型知识分子为书写对象,描写了一批意气风发的知识分子们在遭遇政治运动后精神被阉割的全过程。为了体现这一深刻主题,方方选择编年史叙事的结构,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作为叙述主体。年谱从“反右”运动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小说截取的这一时段正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重创的历史时期。方方就是通过编年史方式来有意识地建构知识分子的精神年谱。以她从小耳濡目染身历心受的一段童年记忆和生活经历,再现了共和国最为多事的年代一群知识人所经历的一场无事的悲剧。
方方的这种叙事策略并不是在写史,而是在以一种时间的顺序去回忆,去重述那段童年的记忆。方方以近乎逼视历史的细节真实完成对人性的拷问,翻开小说的每一页都是历史的直观写照。这种年谱式的叙事方式,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亲历小说中“整风”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等政治生活,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体验,令人唏嘘。方方以在场者绝对真实的记忆回溯开启了一扇与特殊年代精神对话的大门,同时也获得了一条呈现多面立体、错杂斑驳的历史原貌的路径。那些于泥沼中痛苦挣扎的个体生命的真实心灵体验,真切再现了知识分子被放逐和自我放逐的衰变过程。方方笔下的人和事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人世变故,自然而然地还原出历史发展中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