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钧
办公室搬家的时候,同事拿来了一个藤箱,说:“先把金银细软放进这个箱子里,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帮你收拾。”我领受美意,赶忙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一件件放进了藤箱。除了笔记本电脑、教案、光碟、十幾本珍贵的签名书,就是6本日记了。
我是一个酷爱跟自己“对话”的人,感谢日记,忠实地记录下了我与自己的一段段对话。随便翻开一页,某一个日子的“标本”就生动地呈现于面前了。重温一遍,等于奢华地又过了一遍那个日子。
日子被写进日记,尘屑就获得了成为金子的机缘。在日记里,所有的甜,都可以化成蜜,所有的苦,都可以酿成酒。
后来,电脑普及了,我开始在电脑上记日记,日记的形式也有了改变,我往往会为这一天给我触动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造像”。
我是一个从日记中走出来的作家。我所写的文字,第一个感动的就是我自己。我以为,日记能拿出与人分享,是日记的福分:日记不便拿出与人分享,是自我的福分。
如果我们觉得哪个日子过于苍白,根本不配走进日记,那就证明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心灵生活了。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日记,不是记述“今天干了什么”,而是记述“今天想了什么”。让我们的思想留下它珍贵的辙印,这是对自我的尊重,更是对岁月的酬谢。
没有一天不值得记述。明白了这一点,你的日记就可以摇曳生姿,你就可以期望被日记托举起一段不乏光彩的人生。
(选自2019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