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在儿童时期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熏陶是更好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阶段[1]。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壮文化元素,帮助幼儿学习壮民族语言是广西本地幼儿园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中职学校作为为本地幼儿园输入幼儿园师资的主要力量,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课程融入壮文化元素很有必要的,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幼儿语言教育与壮族文化传承的关联性。
关键词:壮文化元素;课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 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笔者对南宁本地5家民办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共随机抽取40名教师,75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5所民办幼儿园中的教师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和具体的做法以及幼儿对壮民族文化了解程度的基本现状。希望通过此研究考察幼儿教育融入壮文化元素的基本现状,发现问题,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一、壮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一)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和认同感缺失
经过对5所民办幼儿园的75名幼儿进行访谈,结果表明70%的幼儿说起壮族,认识停留在“五色糯米饭”“山歌”“绣球”两个词汇层面,20%的幼儿则认为壮族文化里还有壮话,10%的幼儿听过1-2个壮族经典民间故事,包括广为流传的刘三姐故事,认识停留在知道刘三姐是唱山歌的,仅此而已。基于此,表明幼儿对壮民族文化的理解较为表面,对本民族语言理解和接纳程度较浅,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足。
(二)壮文化元素融入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不够深入
科学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从1951年陈鹤琴先生提出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其中所包含的“课程的民族性”[2]。可见民族文化融入课程设置的重要性。经过问卷和访谈发现, 95%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有非常明确的肯定态度, 但践行中, 一是传承的内容单一。调查的5所民办幼儿园都只选择在广西一年一度“三月三”节日前后从艺术、服饰、饮食三方面入手进行壮民族文化的宣传,教师常运用的民族资源较少且单一,缺乏深层内涵;二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融入壮文化元素的部分少, 幼儿园教材中没有明确要求和可提供参考资料,“蜻蜓点水”式的触碰壮文化,始终没有将丰富的壮文化元素资源整合用于课程开发。
(三)语言作为壮文化本源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缺失
壮民族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幼儿园特色壮民族文化活动多借用艺术和节日形式,除此以外服饰、游戏有所涉及,语言方面却常常被忽略。
二、策略与建议
(一)系统开发以壮文化元素作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课程资源
我国幼儿园课程专家朱家雄认为:“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 幼儿园课程改革如若不充分考虑其背景, 考虑其文化适应性, 那么课程改革是不可能有成果的。”这充分强调了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3]。中职幼儿教育课程中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课程是必修的课程之一,将壮文化元素作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课程开发资源,是提升壮文化适应性的一种考验。对于中职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一线教师,如何开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以语言作为切入点,融入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围绕幼儿语言教育课程内容插入壮文化元素,形成该门课程具有壮文化元素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教案,并实施。例如,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方面,日常生活中尝试让壮族学生整理壮族生活中常用的交流词汇,结合游戏活动进行“壮汉双语大比拼”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知壮语的特色趣味;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方面,让学生收集和分享壮民族民间故事,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生动直观形象地感知壮族民间故事,增强学生对壮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利用微课与微信等现代信息平台进行资源分享。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认为,微课 (Microlecture) 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 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3]。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融入壮文化元素后的知识点用视频或者音频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自学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教师再通过微信平台讲解和分析典型问题,使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性,无须占用课堂时间进行理论讲授,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
3.把课程资源运用到企业中,形成“点线面”式的立体壮文化元素课程体系。通过把系列活动带到与我校合作的幼儿园,定期让学生组织幼儿进行壮文化系列的语言教育活动,让更多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丰富多彩的壮文化,同时,做好活动意见整合以及效果分析,完善融入了壮文化元素系列的语言教育活动课程。
(二)发挥校园环境作用,提升幼教学生设计具有壮文化特色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经过对5所民办幼儿园调查访谈得知,5所幼儿园园长以及70%的一线教师都提出希望中职院校在对幼教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组织壮文化系列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能力,推动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因此,展开围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壮文化元素课程设计活动,在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定期举办一系列具有壮文化特色的活动,例如“三月三”民族文化传承月,开展壮文化元素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壮民族民间故事表演比赛、壮文化专场的学习周文化墙、壮文化特色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提升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还可以一带领幼教学生亲身参与幼儿园壮民族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式的活动,让更多学生感受壮文化元素的丰富多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幼教学生幼儿语言教育与壮族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敏.幼儿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红河哈尼族文化传承为例[J].文教资料,2018(06):84-86.
[2]春丽.新疆本土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22-24.
[3]叶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微课教学设计[J].文教资料,2019(0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