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阳
摘 要:经历课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与运用,促使学生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本文就初中生在经历课堂中的能力培养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经历课堂;能力;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历课堂”作为新型又闪亮地课堂模式出现。作为优化的课堂教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
“经历课堂”是教师通过丰富的情境设置,多样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经历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掌握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经历课堂基于学生亲历亲为,突显培养学生情境、活动、体验、思考等能力,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长效性,使其成为学生“带得走”的人生经历。因此,经历课堂不仅重视获取与运用知识,而且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那么,在“经历课堂”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学习中最基础的能力,不仅可以打开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在经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巧设趣问,以简单、趣味、富有思考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问题凸显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恰如其分的巧设趣问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为高效的课堂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执教《同类项》一课的小结时,没按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动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建立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课堂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延伸。从新旧知的联系,到新知的形成,再到新知的运用,这一系列地参与活动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求知实践也在齐头并进。我们知道:实践出真知。数学课本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与积极探索并驾齐驱而获得,这样直观的现实教学比教师的讲授更有效果,学生更能领会现实的教学,发现知识。而学生的直接观察、动手实践正是经历课堂的核心意图。例如:在执教八下《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课时,在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开展动手实践,亲身经历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用两块相同的三角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给出证明备课设计中,准备给学生三角板是用不同的颜色,同色刚好拼成一个平行四邊形,异色则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准备给予学生在轻松的合作中,体会成功,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有效完成合作,推出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在经历课堂中,教学设计一般以例题讲授到变式拓展,再到创新题的线路,再贯彻“一题一小结,一题一反思”的模式开展,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一题一小结,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运用知识,内化知识。让学生对方法精准归纳,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不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提炼知识的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一题一反思,促使学生开拓创新,从原题中改变、删掉或添加某些条件后,题目又会怎么样变化,解题思路又会如何。这一系列的设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思考与开拓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章节课时,教学设计的原问题是: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积极讨论设计了一系列类似问题:变式1.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变式2.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变式3.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变式4.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变式5.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矩形?变式6.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菱形?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了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
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经历课堂中,学生经常开展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班级按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所学所思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遇到的问题,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小组一:一个正方形由4根组成,两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2个由3根搭成的正方形……n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n-1)个由3根搭成的正方形,由此得到结论:4+3(n-1);小组二:一个正方形由1根加上3根组成,两个正方形由1根加上2个3根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1根加上3个3根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3根火柴棒构成 ,由此得到结论:1+3n;小组三: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4×2根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2-1,三个正方形由4×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3-2……n个正方形由4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n-(n-1),由此得到结论:4n-(n-1)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多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
课堂有了学生的经历变得熠熠生辉,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经历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落实其主体地位,做到参与课堂,利用课堂,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义国. “经历教学”:教给学生“带得走”的知识[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年第12期;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