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夏琼 魏开赟
动物解剖学该门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中最为基础的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动物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以及各大系统进行探究[1]。解剖学需将动物进行解剖后, 深入动物机体内部进行研究,学科中所蕴含的求真务实、科学辩证、客观理性和逻辑思辨等均思政教育良好的载体;另一方面,作为基础学科,对后期动物生理、病理甚至临床、诊断等学科的学习都具有奠定的作用,其发展与联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落脚点。
1 教师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
1.1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畜牧兽医工作者是院校的努力目标[2]。动物解剖学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对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的结合,理论是由实践操作中凝练总结出来的经验,同时实践也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且能够充分掌握对实物的操作,要“真会”,而不是停留在考试会。让学生明白基础课程就如人的思想,思想基础打好了,后面的路才能顺利,学习其他课程才会得心应手。解剖学教学中技巧和蕴含的道理与思政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
1.2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上,把自己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内容潜移默化的输出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教师明确了为中华民族复兴培养担当人的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充分的言传身教,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 结合学生特点提炼专业思想性和价值性
动物解剖学需要学生从复杂的专业名词背诵再到图像的理解和形态的记忆,而本专业学生是理科生,在背诵和记忆的能力或技巧上有所欠缺,甚至很多学生是排斥背诵,觉得那是文科生的专长。的确,单纯的从理论角度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将专业名词和解剖部位联系起来的,超数量的背诵对学生来说压力山大。只有通过标本和动手实践加深印象才能突破界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与思政教育要从实践中检验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2.1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让课程思政在該门课程中可以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思政教育都不能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到实处。重视解剖学中的实践操作是学好该门学科必须放在首位的原则。该门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有很多标本都是用福尔马林浸泡进行保存的,由于其发出的味道较为强烈刺激。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存在有部分同学只远远的望上一眼,更有胆小的同学因为害怕不敢用手去触摸。教师就会先亲自触摸标本并详细讲解,以身作则作为表率让学生放下警惕,克服自己的恐惧沉浸到学习中去,而不是将其当作一项任务。正如庖丁解牛,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2动物体是一个组织和器官协调平衡工作的整体, 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平衡受到破坏的结果[3]。而解剖学,正是依照各器官系统性来研究的,在授课中穿插讲解祖国的统一,如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增加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树立他们爱国爱疆、奉献边疆的舍我精神。又如在讲到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中,强调古代、近代科学家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人类对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比如《黄帝内经》中便提到了古代的解剖知识,这不仅仅让学生了解了学科历史,也帮助树立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2.3解剖课程中实验动物的使用在所难免,因此在解剖实践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动物保护法等相关知识,在试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切实保护动物的基本权利,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仁爱之心,让学生明白实验动物的牺牲是在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进步,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又如在使用标本时,告知学生标本的来之不易,要学会爱护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出合格的、具备人文情怀和文明素养的学生。
2.4随着社会的发展,兽医工作者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兽医事业迎来机遇与挑战[2]。在兽医解剖学课程思政过程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临床兽医教师,利用经典案例立德树人,以科学家在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为事例,向学生阐述解剖学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勇攀科研高峰。
2.5兽医工作有许多“脏、累、苦”,尤其解剖学的应用场所不一定是在干净的实验室,很多时候都是在发病的养殖场,工作环境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爱岗精神、精益求精精神、专注精神、创新创造精神、团队协助精神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到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变通,与时俱进,获取未来胜任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为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积累厚重的知识储备,从而在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后,可以更好地践行兽医疾病防控及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3 有机结合、润物无声
解剖学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正如轮扁斫轮一样,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且要根据时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与时俱进,要达到心手相应,就要牢牢打好基础。解剖学的课程思政为大学生思政课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鲜活性、增添了“可操作性”,帮助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法纪和心理教育。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独立创新教授只跟该课程有关的思政内容,而是在结合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的前提下,挖掘课程中蕴藏的思政价值,改善传统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和孤岛化的窘境。同时也能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起到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作用。也改善学生心目中解剖课老师只会“杀鸡阉猪”的固化形象。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既深化了知识点,又发挥了育人功能,对教师对学生可以说是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国华,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0): 第93页.
[2]张岩, 试析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学的创新. 科技经济市场, 2015(02): 第216页.
[3]张宏陶, 从中兽医角度论动物的发病原理. 中国畜禽种业, 2015. 11(12): 第56-57页.
作者简介:
赵夏琼(199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讲师,农学硕士,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魏开赟(1990—),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生物制品销售经理,农学硕士,单位: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动物解剖学。